节日

小余作品

中国以前的生活应该是慢的,是虔诚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朦胧的雨天,或在静谧的夜晚,去捧一杯黄土,听故乡的声音;去燃一根红烛,诉多年的思念;去包一捆粽子,赞志士的爱国;去端一盆明月,乞针线之巧。

不知何时开始,所有人都去期待圣诞的礼物,万圣的神秘。而少了人去庆祝元旦,感念中秋。当人们都向往着教堂,向往着黑白搭配时,还有多少人还在寺庙中身处木鱼声中,点燃一束香,缓缓下拜。与中国节日的鲜艳,浓郁而又瑰丽相比,西方的节日难免显得有些幼稚与肤浅了。

小时候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不记得上元节,只知道万圣节。但她一样是美丽的,是将人的心一下子震撼到的。当那天我从作业中抬起头来,想下去走一走时,天已黑了,四周的安静与小区里的点点灯光都让人发冷,走在马路旁,还有不少正在散步的人边走边低声交谈着,各异的表情到为寂寞的夜晚加了些生机。不同的是,有一个老人推着一个小车慢慢走在我们前面,车上的刺白色灯泡一摇一晃,伴随着车轮转动的轻微“吱呀”声,拉长的背影,让人不敢和他说话。是一个小贩,但他不吆喝,就这样沉默地走着,融入了夜里。

车上是一串串纸铜钱、冥币之类,不时有人走向他低声再交谈后离去。我想这就是清明罢。我脑海中的清明,是身着西装的人群站在墓旁,放上鲜花很少见过心中难免有些好奇走着便惊讶心中难免有些好奇,走着便惊讶地发现在路旁,在墙角,在土土令绿化带边,有星星点点的光参差不齐在闪烁,吃蜡烛是一竖起树香,不似火焰般跳跃,有种在空气中默默消失的感觉,慢慢的,一点点的再到河边则是震惊了,像一块石头一下子砸向心里,记起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藏在心底的记忆里,是古老的而又是美丽的,看到河边一排闪烁着的星星点点的红烛,就像最深的梦中所看到的,朦胧的影一下子清晰了一下子醒悟了,沉默才是最高的境界,他们在流着泪一点点一点点的,明亮的光,是寂静中无言的热闹,没有人在大声说话,没有人愿意去打破这景象,只有几个人或一个人站在蜡烛前无声的泪光。看着去说,只有他们才听到的话,在大树下在草坪边,在河上成百上千的光在河中倒映着,因着水波而晃动着,天上也有是星星在注视着,红烛只是默默流着泪。

万圣节是快乐的,人们都以高兴的样子去激烈,但那种笑容只是自欺欺人,并非内心所想,似乎是在表示乐观,愿逝者同乐,但他们忽略了本质,忽略了去真正的与亡灵交谈,去告诉他们你们的真实的思念,真实的眼泪,我们不但对活人戴着面具撒着谎,难道对逝去的人也要如此吗?可以吧继续。

中国是水墨如染的世界,西方是素描线条般的值,分明是油画一般的夸张浓郁抽象所以中国是水墨如染的世界,西方是素描线条般的值,分明是油画一般的夸张浓郁抽象,所以中国是揉的是近的是慢的,你站在教堂中看着宽大的厂厅,五彩的壁画,身边是穿身着正式西装的人们听着英文的祷告朗诵声,你认为啊多么神圣,但你可否真的一个人去过寺庙,置身于香火中。在烟雾缭绕的朦胧中,看着几个年老僧人不断敲着木鱼,笛声背着梵文门前一顶无言然烧着的蜡烛,只是相见时间生气,最终消散在空中那种无言的肃穆那种让你心真正静下来,才发现不一并不代表土气,缓缓升起的香包含着的气球,包含着的。

中国的红烛是无言的泪,你听见他哭了吗?

或许你在赞赏了抽象化及水粉后,可以去江南,现在好好看一下青花瓷,在中秋你真的可以去放下电子产品,看一轮明月,请你不要直接把七夕叫情人节,你不认为七夕更美好更动听吗?在七夕你不要再只是送女友一只玫瑰一盒巧克力,你可以去中国的古镇与他携手放一盏河灯,那也很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