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博士告诉你:学龄前到底要不要识字阅读?

      关于学龄前儿童识字这件事儿,是家长们颇为关注的话题,在毛头的早期教育中,我们也曾为此困扰,甚至争得面红耳赤。

      情感妈最初认同的观点是:不鼓励孩子在入学前进行大量阅读,不要过早开始识字教育,要让孩子把身体和感官参与到大量的自由玩耍、做事、律动之中,避免过度地用头部去工作。对此,曾有专家提出,儿童识字过早,会影响对图像和实物的想象能力,对幼儿的听觉记忆和听觉理解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这里,还有一个来自美国的真实案例:

      1968年,内华达州的一个3岁小女孩名叫伊迪丝,有一天她告诉妈妈礼品盒上“OPEN”的第1个字母念“O”。妈妈非常吃惊,但并不是欣喜。她紧接着问道:“你怎么会认识这个字?”伊迪丝说:“是幼儿园的薇拉小姐教我的。”

      随后,这位妈妈就一纸诉状把该幼儿园告上法庭,索赔1000万美元,理由是幼儿园教孩子识字破坏了他们的想象力。在认识“O”这个字母之前,伊迪丝能把它说成足球、苹果、太阳等各种各样的圆形东西,但幼儿园教了26个字母之后,她便再也没有这种联想能力了。

      这场官司很快在全州掀起轩然大波,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位妈妈疯了,实在太过小题大做,就连律师也认为打官司只是浪费精力而已。可三个月后,法庭却判处幼儿园败诉。

      但是,作为研究汉字读写能力发展的理智爸强烈反对上述观点,早识字能破坏儿童想象力?

      逻辑爸坚持的观点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孩子的阅读开始的越早,阅读时的思维过程就越复杂,对智力的发展就越有益。七岁前学会阅读,可以练就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

      为了说服情感妈,理智爸开始查阅相关科学研究进展,最后发现:并没有科学证据证明早期识字对孩子其他能力有负面影响。相反,很多证据显示,早期识字阅读对儿童脑发育与后续学业发展是有利的!

      一、促进儿童脑发育

       孩子的大脑发育在人生的前六年比任何时候都要快,一些与认知能力发展密切相关的大脑功能连接正是在这时开始建立,是智力发展和学习成就的基础。台湾著名脑科学与教育学家洪兰在演讲中明确提出:广泛地阅读是发展孩子大脑的三大法宝之一,阅读是最快的吸取信息的方式,阅读可以将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而外在的环境刺激是促进脑发育的重要前提。大量脑科学证实,丰富与复杂环境对脑神经发育非常重要。儿童早期接触与学习文字,可以促进阅读脑区的功能更早分化,即发展出阅读加工特定的脑功能区,这种功能特异化能够加速大脑处理视觉文字信息的效率,对后续阅读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Brem, et al., 2009;Church et al., 2008)。例如,大脑中一个文字识别重要的脑区叫视觉词形区(visual word form area, VWFA)(Cohen, et al., 2000; Dehaene, et al., 2010)。美国麻省理工学院Gabrieli教授等(2018)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视觉词形区对视觉字母的反应水平就能够预测后续阅读能力发展水平。可以看出,早期文字经验对大脑阅读能力功能区的发育至关重要。而且,儿童大脑的潜力非常巨大,刺激越多,使用越多,发育越好。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发展这种识字阅读能力,就要以牺牲其他能力脑功能作为代价。

二、为学业成就发展打下早期基础

        在能力发展允许的前提下,儿童能够识字,具备一些初步的阅读能力,其实是打开了发展儿童早期知识获取与能力发展的一扇窗。研究发现,儿童从早期开始识字阅读,可以提高语言相关能力,使他们的词汇量、阅读更流畅、注意广度和集中度都得到提升。从更为现实的角度讲,这种早期发展对他们入学后的学业成绩也是有益的。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汉语教育,对阅读的重视将成为长期的政策倾向,即使是数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也开始出现大量科普阅读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早期打下阅读基础,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三、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

      阅读可以激发对他人、对世界的好奇心,提高儿童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创造性与想象力。当儿童能通过自主阅读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这种主动探索精神才是儿童需要的、真正能影响他终生发展的核心能力。

       在我们家,有一个童书角,毛头不到两岁时就很喜欢去里面自由翻看,看到他坐在书堆里,瞪着圆圆的眼睛,指着书上的内容,或憨笑,或惊叹,或疑惑,真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和享受,如果你看到这样的画面,一定不忍心阻止他如火般的阅读热情。

      孩子的教育是一项艺术,一种观点不能用在所有孩子身上,没有严格的几岁前就一定要做什么,一定不要做什么,家长们不用过多纠结,对于识字阅读,无所谓过早,只要孩子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只要孩子愿意主动去学,就可以随时开始。

      脑科学研究发现,儿童大脑结构存在非常大的个体差异,汉字和拼音文字也存在差别,汉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文字,是功能性、结构性与美感的完美结合,汉字识别与拼音文字的大脑功能区存在显著差异。所以,我们提倡的是:不要照搬西方经验、书本知识,不要强迫去教,也不要以学会多少字为目标,自然识字,自然阅读。

      在这里,有一些教育要点分享给大家:

      环境上,从家庭的“阅读氛围”到图书馆的“文化熏陶”

      从毛头一出生,情感妈就带头不在家中刷手机信息,而是陪娃看书。等毛头一岁时,布置了童书区,到处摆放随手就可以拿到的童书,营造出人人看书的家庭氛围。周末时,我们一起去泡首图、国图,甚至到任何一个国家旅行,我们都会带毛头去当地的图书馆看上半天书再走。

       方式上,从黏人式“睡前伴读”到饥渴的“自主阅读”

        因为情感妈白天要上班,所以就把亲子阅读的时间固定在睡前,每次由毛头自主挑选书籍。就这样,我们并没有刻意教毛头识字,一年下来,他竟不知不觉认识了很多字,这之后,他就开始了如饥似渴的自主阅读,经常饶有兴致的给我们分享他在书中的见闻,历史上的小故事、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这一切,都让他兴致勃勃。

      内容上,从嘻哈风“动画读物”到专业范“经典读物”

      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最初应该以兴趣为主导,比如毛头快三岁时,在商场看到电视里正在播放《熊出没》,我们就给他买了配套的童书,他喜欢的每天都翻来翻去,还对我说:“还是买书好,书可以重复看,每次看都有趣,不像玩具,玩儿玩儿就没意思了”。后来,他又入手了《超级飞侠》《植物大战僵尸》《海底小纵队》《黑猫警长》这些动画题材的书籍,这些书看似嘻哈搞怪,却开启了他的阅读兴趣,使他的识字量猛增,后来,从大图版《西游记》,一直到《少年读历史》,书的内容自然而然变成经典。

      关于孩子的识字阅读,您有什么想法,或是现实中的困惑,欢迎给我们发消息交流!

                                                                                                   创作:逻辑爸

你可能感兴趣的:(脑博士告诉你:学龄前到底要不要识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