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好的笔记

又一次在笔记侠的笔记训练营里给大家带来了分享。我也是笔记侠笔记训练营的一期学员,是去年2018年4月的事情了。现在在笔记侠下莎莎所带领的知识卡片分舵里活跃着。后来,陆续担任了06期的助教,去年还担任了一期训练营的副团长,今年副团长是第二期了。

其实,我每期的训练营我或多或少都进行过分享,每次分享基本都是在说加入笔记侠对我的改变,但今天想来点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话题,我只给它一个主题:活。而我想要阐述的核心技术如何培养让笔记“活跃”起来的能力。

01

活笔记和死笔记的区别

什么是死笔记?什么是活笔记?用我们生命之源的水来做引子。

死笔记西如同一潭的死水,不能流动,飘满绿藻,无法焕发生机。死水只能永远停留在一个区域里,要么等待干涸,要么等待久违的浇灌,它无法汇聚在一起,也无法成为江河。

活笔记如同有生命,能动,如同流动的细水,细水长流,源源不绝,每一瓢舀起来的都是带着透亮、清澈的湛蓝,笔记之间可以互通汇聚,最后汇聚在一起成为湖海。

02

什么是“活”笔记

什么是活笔记?关于活笔记,我有三个关键词定义它。

什么是活?活就是找对整理笔记的方法

我很庆幸我加入了笔记侠的训练营,并顺利成为了笔记达人,虽然当时候的我在参与打怪升级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抱怨和烦恼。抱怨的是题目怎么那么难,要求怎么那么高,烦恼的是工作和训练的压力让我有时候差点要放弃。

然而,我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加入知识卡片分舵,是我成为笔记达人之后,最明智的选择。

当然,并不说没有加入思维导图和视觉笔记是我的明智之选,只是我选择了一个最合适我整理知识的方法或路径。很可能某一天,我也会默默的出现在思维导图或视觉笔记的分舵中。

因此,无论哪种笔记形式,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随着在知识卡片分舵里的沉淀和积累,我知识整理能力和效率越来越快,产出质量也越来越高。

这都是在知识卡片分舵里的小伙伴能亲眼见证的,莎莎舵主会更有感悟,因为在这一年里,她帮助我从一个知识卡片制作的小白,成长到现在不能说是知识卡片骨灰级人物,也算是个知识卡片制作达人了把。

从原本什么知识或内容都想往一张卡片中怼,到学会提炼和取舍。从臃肿的卡片到简洁明了的内容呈现。剔除了繁重的枷锁,轻车简从,让知识一目了然,跃然于心。

什么是活?活就是找到知识迭代方式

在昨天华强的分享中,有个词我十分认同,叫刻意练习。想要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技能上实现熟能生巧甚至出神入化,都分不开刻意练习。在今天分享之前,我并没有仔细思考过我的刻意练习的基本法是什么。

但在准备分享内容但时候,我仔细思考了一番,我用16分割笔记但方法,我把一切我认为能属于刻意练习的关键词一一罗列了下来。

不过,这些关键词还需要提炼,我需要提炼出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来定义自己的刻意练习的理解。于是,我又仔细思考了这些关键词的重要与否,没有它会不会影响我的刻意练习,或者相对于它哪个更重要。

最终,我提炼出3个关键词,当然有几个关键词我实在无法取舍,我便将他们合成一个关键词。

我提炼出来的三个关键词是:打磨迭代技巧,获得有效反馈,开拓创新。用一个信息将他们串联起来,就是我的刻意练习是通过不断的打磨技巧,以此获得持续有效的反馈,在不断迭代自己技巧的同时,尝试开拓属于自己的笔记整理和学习系统。

我在知识卡片分舵里呆了一年时间中,让我很开心的是,知识卡片分舵虽然成员不多,至今还没超过100人,但也是一个包容、敢于直言、相互抱团进步的团体。

直到现在,每天仍然有小伙伴输出自己的卡片,抒发自己对于输出内容的理解。我们对知识点呈现的理解一定有一个核心要素,就是结构化。

当知识点有了结构,如同给一个瘫软的小人儿接上了骨架,瞬间就能支撑起整个肉体,并驱动全身活动。知识卡片,思维导图,视觉笔记的存在,都是给看似零散的知识点赋予了生机的骨架。

那么,当能驱动身体活动的骨架接错了怎么办?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去矫正它。我从笔记侠训练营毕业后,一直在知识卡片分舵精炼我的笔记活跃力,在这里很感谢莎莎,从我第一份知识卡片作品开始,她就一路不断的给我指点和建议。

我还记得第一次协助莎莎给精准表达课程做知识卡片时,我对知识晶体并没有深入的印象和理解。交付给莎莎后,莎莎耐心的指点了我作品的不足,并给我解说了一下知识结构的概念。

从此,便给我种下了知识点就要结构化的理念,并坚持到现在。这也是无论我们做任何形式的笔记必须遵循的要领。

通过他人指点发现自己的不足,而后加以迭代,这样的知识点才会越来越言简意赅,才能开始尝试摸索属于自己风格和记忆体系的笔记。

什么是活?活就是知识点之间能找到连接点

过去,我们看着冗长的知识点过后,内心毫无半点涟漪,甚至以为自己理解了。

实际上我们是不明白的,因为我们会不懂它如何用,甚至怎么用,更不用说如何关联运用了。

实际上,当我们通过把冗长的知识提炼成一目了然的笔记,辅以不断的日积月累、刻意练习和笔记分类归纳,再搭配上大脑的联想能力,将本来毫无关系的笔记,渐渐的汇聚一起,开始交汇融合,笔记也就开始渐渐有来活力。

之前,我曾分享过将三个看似独立的知识点,串起来一个小故事。实践的就是上述我表达到的方法。

首先,我掌握了一门适合自己的笔记整理技巧,其次我通过不断的练习提炼-整理-输出-分享交流-再提炼-整理-输出…如此往复的循环。

当知识点的脉络越来越清晰,关联性也越发强烈,甚至你会发现,自己脑海就和上了发条一样,源源不断的联想。

那么,怎么找到连接点?这里提供三个问题,为你启发思考思考:

知识点想要表达什么(一句话说明)?

在我身上可以如何运用(可以假想或实践)?

有没有哪个知识点可以加入到这个知识点中(试着联想3个,想不到,说明你的笔记没有归纳好,或者笔记提炼度不够,让你不能一下子记住,甚至有点印象)?

03

为什么要“活”笔记

说到这里,为什么要让笔记活起来?

这个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便捷,大量的信息充斥我们眼球。如果,一篇万字的长文和几张知识脉络清晰、有结构的笔记,要求你在短时间内重复阅读10遍,你会倾向于哪个?

对我来说笔记的存在应该是提炼出文章或内容的关键词,提高我在短时间内能快速温习或回顾的目的。

因此,如果是要我重复阅读2遍,我也许会选择长文,第一遍快速阅读,第二遍重点细看不明白的段落或内容,尝试深刻理解。如果要求我重复看10遍,我会选择看笔记,为什么?

笔记是我们自己提炼出来的知识重点,想要回顾知识点的时候,我可以立马调阅笔记,并充分开动我的大脑思维和记忆,尝试回想笔记中的知识点代表的意思。同时,尝试联想通过这个知识点,我能想到什么,或者我能怎么用。

这就牵出了让笔记活起来的另外两个理由,灵活运用和思维发散。

今年,我给我自己笔记输出最重要的两个定位是灵活应用和思维发散。因此,我的每日笔记输出都在不断的实践这两个方面。学而不用不如不学,要想灵活运用,一定要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大脑学会发散思维。

一盒散装饼干和一盒独立包装的饼干在你面前,你觉得哪盒会先吃完?

毫无疑问,当然是散装饼干来。它只需要两个步骤:

1.拆开外包装;

2.抓起饼干吃掉它。

而独立包装的就不一样了,它需要四个步骤:

1.拆开外包装;

2.抓起独立小包装;

3.拆开小包装;

4.吃掉它。

它告诉我们的含义是喜欢的事情要简化步骤,一步到位;而不想做的事情,可以拆分多步进行。这是来自做事动机的细分战略。

在Grow模型里有描述到我们从有目标到行动到实现目标再行动起来,这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而能驱动它循环往复的是我们做事的动力源于专注、信念和热情。

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是带着情绪做事的,即对一件事情的热情好恶程度,决定了我们可以做多久,专注多长时间。我们往往对喜欢做的事情越做越兴奋,而对不喜欢或棘手的事情越做越憋屈甚至火冒三丈。

这两份知识点都源于笔记,那么他们活跃起来是什么效果?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什么时候"吃”散装饼干?

当我们遇到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得心应手的事情时,我们充满了热情和亢奋,它刺激了我们多巴胺,提高我们的专注力,使我们可以全力以赴。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解决路径,寻找到合适的方案来快速解决,以确保我们的热情和专注力可以充分发挥。若把解决方案的步骤拆分过细或过多,反倒消耗我们的专注力和热情。比如,我在做知识卡片笔记的时候,因为是我喜欢且得心应手的事情,因此我可以一鼓作气迅速完成他。

什么时候“吃”独立包装饼干?

当我们遇到一件棘手或者从未尝试的事情时,零敲碎打更利于我们增加信心和发挥专注力。比如,之前我在处理公司人员该不该解雇的问题上,十分头疼,放任不管的后果是公司员工背后的闲言碎语和失望。

这时候,我无法一气呵成地处理问题。我面对的状况是如何更好的平息这件事情,最好是员工不需离职而是握手言和,这需要静下心来寻求解决方案。于是,我搜索了度娘,还求助了身为HR的莎莎支招。

就像吃独立包装的饼干一样,我想要实现把这盒饼干都吃光(平息解雇风波),我就需要先吃到包装内的饼干(咨询、明确目标,制定沟通方案,等等),最后促成了事情的解决。

我的联想故事到这里就说完了,是不是很神奇?

当我看到这两笔记的知识点时,我的大脑里便开始慢慢的拼凑我的过往经历。我在回顾我过去是不是运用过类似的方法,与此同时我的笔记的内容已经活跃在我脑海里了,我甚至不用去回看书本对于细分战略做了什么细致描述。

此外,活起来的笔记能促使自己定期查缺补漏,我每整理一个笔记,都会把他列到我的知识体系中,每个月定期审视自己这个月学了什么,缺乏什么,是否需要深入拓展还是说接触了解一下就好。

比如,这个月我阅读的为什么精英都有xxx系列,无论从方法控、专注力还是动机控、甚至是清单控出发,都是强调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这就为我的知识体系注入了鲜活血液,而且他们都能即可运用到我的生活、工作当中。在刚才分享的小故事里说道的细分战略和专注力训练,都源自这个月我整理的笔记。

04

活笔记带给我的感受

当笔记活起来后给我带来两个最大感受,是思维联想力和发散力的提升,以及学习效率的跨越升级。

首先,随着在知识卡片分舵不断练习和分享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活笔记让我在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提升。

如此深有体会源于我的本职工作,作为产品经理需要保持思考和发散能力,这能为我思考需求,梳理业务流程闭环提供很大的帮助。

而本次为大家带来的分享,也得益于我自己实践的让笔记活跃于脑的能力。

从16分割笔记的工具卡中,我对我的刻意练习展开了发散联想,提炼出16个关键词。16分割笔记方法怎么得来?是通过我阅读的一张纸图解的书籍中整理记录而来。提炼到剩下3个关键词,是灵活运用了阅读笔记克星的方法,为我提取刻属于我的刻意练习方法论。在阅读笔记克星的方法中,亦融入了16分割笔记法。最终,当我透过这最终提取的3个关键词,我为大家带来了我的过往联想和我做过的发散训练。

其次,我发现通过活笔记,我的学习效率也开始呈现跨越升级。

在笔记整理的过程中,我同时在修炼信息提炼能力,总结能力和内化能力。从过去我需要消耗3-4个小时来梳理出一份笔记,到现在半小时可以输出一个章节,仅仅只历经了半年左右的时间。

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是否刻意练习,或者说:你是否愿意划出时间来做笔记整理的修炼这件事情,你是否愿意去探索如何让笔记活跃于脑的能力。

这个时代,知识呈火山爆发一样源源不绝,我们或多或少都会知识焦虑,看到什么知识都想学习,但是纯粹的学习知识,只会让知识如同一潭死水,永远静止在那边。

只有尝试方法让笔记活跃于脑才会让知识如细水长流一般融会贯通,最后汇聚在大海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说了这么多,最终还是回归到一个字上,就是活。而用一个信息来诠释就是让笔记活跃于大脑,倘若用一个行动指南来引导就是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方法,通过不断打磨-迭代-输出-联想让笔记内化为我所用。

最后,我仍然要告诉你,最后的分享总结,我还是运用到了我的笔记,Mapping1.2.3,通过2W1H,导出了一个行动指南给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好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