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二十世纪福克斯斥资1亿美金打造航母级影片,入围76届威尼斯电影节,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奖提名。17年7月开拍,19年6月预告,12月5日大陆首映,前后两年多时间的匠心打磨。好莱坞巨星布拉德皮特饰演主人公罗伊。
“整部电影是讲述在探索中敞开心扉,这是一段神话之旅,荷马史诗般的旅程。”影片导演詹姆斯·格雷
谈到格雷,就不得不想起他众多作品透露出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戏剧性冲突。如《小奥德萨》、《两个情人》等作都可嗅出艺术香味。他的作品常窥见家庭、种族、个体这类元素,想来也是与他作为犹太移民后裔的经历有关。
将《星际探索》看作一部哲学系科幻片,是因为它并没有将重点放在讲述宇宙框架、生命交流上。尽管整部影片的画面曼妙非常,深邃太空与孤独火箭相得益彰。然而这部作品将主要焦点聚集在了父子二人的自我救赎之路。
父与子的关系,既是人类基因上的代际传承,又有自然界雄性动物的自在联系,更是人类社会的伦理平衡。
但影片把理论的框架稍加改变,将父子关系放到了无尽宇宙中进行观察。父亲追寻外星智慧,并乐此不疲,以至于疯狂。儿子追寻父亲,既是执行命令,更是要带父亲回家。
故事里的父与子总是存在着既极度相似又迥异非常的特点,这也预示着结局二人走上了各自属于自己的路。
他拍摄到了比以往都详细的奇异而遥远的世界,很美,很壮观,充满惊奇。但在壮丽的外表之下,什么也没有,没有爱与恨,没有明与暗。他只能看到那里没有什么,却错过了眼前的东西。
——影片中罗伊对父亲的评价
02寻找异星文化背景下探讨地外伦理的太空歌剧
影片使我想起太空题材游戏《无人深空》,独自一人探索数百亿的星星,解开宇宙的最终奥秘。每每回忆影片罗伊独自一人乘坐火箭折返于行星间,脑海中不自觉的涌出一股孤独感。
浩瀚宇宙,孤独深空,永远是属于人类探索者的孤独。无垠星海与“一叶扁舟”的蔚蓝地球、无尽星辰与“缥缈一粟”的人,这种对比所产生的强烈反差是震撼人心的。
然而寻找异星文化,探索地外智慧生命是人类的愿景,因为人类渴望不再孤独。
《普罗米修斯》所讲述的寻找异星文化、人类起源的故事就很不错。睡眠航行、异星建筑、物种冲突等元素,都试图在告诉观众无论人类起源于何处,在星系之间总还有“其他人”。
而本片的背景就是寻找地外智慧的“利马计划”。 老罗伊是太空探索领域的英雄,利马计划试图将飞船航行至星系边缘避开恒星频率干扰,探索太阳系以外的智慧信号。
很难想象,罗伊的父亲带领船员离开家园探索外太空,是如何被孤独感所吞噬,变成了狂热极端的离群索居式的“探索者”。
尽管利马计划对于地外智慧文明一无所获,老罗伊仍然不愿离去。他是个骄傲的人,是第一个登上木星的英雄人物。
他选择叛变,杀掉所有想回家的人,最终独自一人守着这艘船,在海王星边缘。
冲突还让这艘反物质驱动的飞船损坏,以至于太阳系爆发潮涌,人类面临灭顶之灾。
“为了追寻真相,你愿意花费多少心血?”——科幻电影《普多米修斯》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人类心灵中的一切罪恶,作为一种倾向被包含在潜意识中。”这不得不使我联想,或许老罗伊因为建功无数,自尊过强,未能实现预期目标而羞愧难当,无颜面对父老;或许宇航员这个职业,让老罗伊放弃太多情感,变得麻木不仁,抛弃妻儿,已无挂念。
但是格雷导演的艺术画笔并未对此浓墨重彩。这在他看来仅为背景,他的真实目的是在太空框架里创造一幕歌剧。
为何将这部影片视作太空歌剧,从地球、月球、火星以及海王星的航行时间来看,短不过一天,长不过两个月;从罗伊接受任务奔赴海王星的两个月看,饮食休眠等诸多现实因素并不符合目前的天文学、以及宇航技术等知识标准。
不仅如此,影片的主要焦点放在了罗伊这位传奇英雄之子的身上,全片对于罗伊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全作无不流露出浓郁悲情的理想主义色彩。
03引人深思的哲学系科幻底蕴
生活在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但丁
谈到罗伊,也就是谈到了影片的核心。影片带有哲学意味,试图在太空视角下论证父子关系、人性、亲情、伦理道德等存在的必然性。
剧情的主线是罗伊寻找利马飞船和父亲,但意不在此,而在此过程中罗伊的心理变化。
与此同时影片中的意识流很明显,通过内心分析、内心独白等方式讲述罗伊自小的冷酷无情使他从事宇航任务时理智机敏。整部影片大量使用旁白(罗伊内心独白)的方式,辅之以蒙太奇手法刻画他的人物形象。
04艺术化的视听细节
著名美学家张瑶均在《论电影艺术的美学本性》讲道:“电影既如雕刻、绘画等是视觉艺术,又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以视觉为主视听结合的艺术。”
影片的场景调度极具艺术化,并将足够多的信息通过特有的空间效果传递。
镜头的切换,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合理使用有效的使观众沉浸于太空。
尤其是在失重的太空里发生的故事,镜头都很真实的展现出摇摇晃晃的感觉。
影片之所以提名音响奖完全有其缘由。关于声音的把握和背景音乐的使用恰到好处,月球激战的爆炸、火箭升空的爆炸都以真实的无声来代替,罗伊偷渡仙王座飞船时紧急灯光打开,红蓝黑在寂静太空里并不起丝毫波澜。
开头的太空长梯,由一片宁静到潮涌爆发,代入感也很强。画面将爆炸火焰和宁静宇宙相对比,并注意运用顶光、背光等光线效果。
05自我救赎之路
故事里罗伊前妻亲吻他的后颈,罗伊下意识的闪躲。如果我们联想到后面罗伊找到父亲后老罗伊下意识将手躲避这一细节,很容易理解父亲对儿子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基因或是后天。
儿子16岁时,老罗伊前往太空,故事中讲到那时的录像表示老罗伊对儿子充满了爱,他说道:“I love you, son.”然后离开。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就已形成的性格。缺少真实的父爱,罗伊的成长逐渐偏向孤僻冷漠。
罗伊作为宇航员接受心率监测,尽管遭遇再大风险,他总是心律稳定。
一个毫无波澜的人,面对慌乱理智应对,其在情感上的承受能力也是极强的,甚至极端。
罗伊对周围的事情无感。月球的一场激战,海盗掠夺资源,周围人死去,上校和罗伊死里逃生。
经历生死,一场浩劫。有趣的是,罗伊仅仅认为像看过了一场不明所以的小丑表演,他永远以冷静客观的角度审视这个世界,像个看客,从不放入情感。
就像生物学家观察动物习性,并不认为两只猩猩交配是因为爱
有人曾说,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旅途中,罗伊的心理渐渐发生变化。得知父亲活着,但是被司令部拒绝参与任务。罗伊的心率再也无法平衡稳定,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软肋。
儿子在父亲离去十多年后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宇航员,去追寻父亲的脚步。这不能否认有情感因素的羁绊。
罗伊得知司令部要用核武器摧毁利马号,在受到火星基地负责人的帮助偷渡火箭后,听到负责人说:“我要对我的人负责。”
罗伊的心中,开始思考人性的意义,情感的存在必然性,他越来越觉得,脚踏实地,爱身边的人,远比孤独的逃离更有意义。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是社会人,具有社会属性。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离开了社会,作为个体的人是难以生存下去的。
尽管这个世界上有极端人,他们追求自我放逐、自我隔离,但是仍无法面对与社会相联系的事实,由古及今,并未改变过。
罗伊在海王星找到父亲时,父亲坚持认为飞船就是家,无情离去。他不再在乎妻儿,并将全部精力用在寻找外星生命这一事业上。
此时罗伊内心的思考与斗争到了极点,他理解了孤独个体在无人宇宙的悲哀。这种力量将人从社会中分离开来,人一旦不具有社会性,人性也随之离去。
最后罗伊驾驶飞船回到了地球,他开始理解周围人,开始明白人性的意义,开始涌现自我情感。人的意义,就在于活在当下,热爱生活,去爱自己和爱别人。
06写在最后的话
这部“意识流电影”通过太空视角下刻画人的心理活动,反映出了人的意义,人活着的价值。其实探索未知并没有错,但是不可盲目狂热去寻找不存在或是小概率的事物。
现实生活中的赌博,人们总是认为自己的运气还没到,总是觉得下一把能赢回来,最终陷入极端心态,自我毁灭。
上世纪的淘金热,人们总是认为发现金矿的是自己,再挖一会再挖一会,其实大多数人都失败了。
过度游玩的电子游戏,许多人上瘾后总想着再玩一局再玩一局,沉迷于自我认知的虚拟世界浪费青春。
从电影中可以窥见很多哲理,导演格雷其实也在告诉人们:活在当下,把握人生。
一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说,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