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自尊、自我价值及积极心理品质 学习笔记

你幸福吗?有哪些因素影响幸福感呢?

一、高低自尊

案例:一位丈夫觉得妻子的很多做法透漏着不尊重和不关心。原来,他在原生家庭中受了很多打击。丈夫是低自尊,而妻子家里条件好一些,让丈夫抬不起头,两个人总吵架。

1、自我概念:对自己各种品质的认识和对自我的感知;

2、自尊:对构成自我感知的这些品质的满意度,对他们认为的自己所具有的品质加以评价。

3、罗森博格Rosenburg(1965)的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

SES指导语:这个量表是用来了解您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选择最符合您情况的选项。请注意,这里要回答的是您实际上认为您自己怎样,而不是回答您认为您应该怎样。答案无正确与错误或好与坏之分,请按照您的真实情况来描述您自己。您的回答绝对不会向外泄漏,因此您完全不必要有这方面的顾虑。请您注意要保证每个问题都做了回答,且只选一个答案。谢谢您的合作!

1、我感到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上。

2、我感到我有许多好的品质。

3、归根结底,我倾向于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4、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

5、我感到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不多。

6、我对自己持肯定态度。

7、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是满意的。

8、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

9、我确实时常感到自己毫无用处。

10、我时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自尊量表(SES)是设计用以评定个体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适用于14岁以上人群,最适宜于低于高中学生年龄的人群。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测定的方便。受试者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4、高低自尊差异非常大

比较高的自尊: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愿意去展示自己,积极的自我评价,未来较少出现抑郁倾向或者行为问题。

比较低的自尊:不太喜欢自己,总纠结自己的缺点

比如高自尊的人在上课时,他不会去想,在课堂上提问题别人会不会认为自己很差?但低自尊的人会这样。

5、新西兰进行的第二项纵向研究发现,与高自尊的青少年相比,低自尊的青少年在20多岁是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和经济前景都比较差,犯罪行为也更多。可见培养孩子的高自尊比关注学习成绩更重要。

6、但有一些攻击性的恶徒,他们的高自尊来自于对其他儿童的欺凌。研究发现,高自尊的好斗的前青少年期变的越来越看重自己能从中获益的攻击行为,并且歧视受害者,认知上强化未来的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这样的孩子应当及时教育和引导。

7、萨提尔Satir, 1964年提出了冰山理论。露出水面的“行为或应对方式”只有八分之一,绝大部分是被我们忽略的“内在”。在人的行为和应对方式表象下依次有感受、认知、期待、渴望、自我。

Satir冰山理论

最底层的“自我”就是高/低自尊,高自尊的话上层也会比较好,低自尊的话上层的也不太好。

例如,我是一个不够好的人,我渴望被看见、被认可,期待爸爸妈妈的表扬。得不到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不爱我,我感到伤心、失望,同时觉得自己对爸爸妈妈不能有这样的感受,容易回避或逃避,就会不爱说话。

8、不同的行为模式背后,都有相应的情绪、观点、期待与渴望的误区。在冰山的以上这几个角度,我们容易陷入以下几种误区,离开高自尊的状态:

行为:不自知地形成了低自尊的行为模式,比如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

观点:受到僵化观点的阻碍:含有“一定、永远、总是”等绝对化词的观点

情绪:对情绪的麻木或不接纳

期待与渴望:认为满足某个渴望只有一种具体方法,因此有不适合的期待。比如“只有不和别人冲突时才能被团体接纳”

9、高自尊的行为模式——一致的姿态:能兼顾自我、情境、他人。它不是一种规则或控制周围环境的方式,而是在意识水平上做出的选择。需要我们充分地觉察、了解和接纳自我、他人以及情境,并为自己负责。

10、冰山理论的应用:

1、来访者在“个人行为”上,放松或冥想后清晰感知到当下困扰自己的问题;

2、再到“感受”上,问下这样做有什么感受;

3、达到目的后,再走到“感受的感受”上,问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4、澄清想表达真实的期待和渴望是什么:

......可以不按顺序,一一探索。


二、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20世界90年代初期,金盛华提出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原理:

1、人需要解释自我及所在的世界;

2、人寻求自我价值;

3、自我价值是自我行为的终极理由体系;

4、自我价值定向决定人与自身及环境的关系。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自我价值决定论的目的是寻找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真正心理机制。

自我价值概念——以一定标准评判自身总体价值的概念;

自我价值定位——以什么样的价值标准;

自我价值感评判——评价结果的体验;

自我价值保护——为了维护自我价值,防止遭到否定的心理倾向


三、自我调节理论:班杜拉在20世纪70、80年代提出,从社会认知理论衍生出来。

自我调节是指人们通过自我认知设立一个标准,通过奖励或惩罚来维持或改变自身行为,从而达到目标,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判断(与标准的差距)和自我反应(自我满足、自豪、自怨、批评,有评价性和物质性两种形式)三个基本过程。

坎弗Kanfer,1970年提出自我调节包括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和自我强化三个步骤。1999年提出有效自我调节的多元化过程,包括:

1、获取信息;

2、评估信息,并比较与理想状态的差异;

3、触发改变;

4、寻找需要改变的地方;

5、形成计划;

6、施行计划;

7、评估计划有效性


四、思维方式——《终生成长Mindset》Dweck提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性思维模式。

固定型(Fixed Mindset):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害怕失败,选择轻松的事情——不会成长、成功;

成长型(Growth Mindset):人可以不断进步——关心自我成长——接受困难和挑战——不断成长、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获得成长型思维的四步法:接受——观察——命名——教育


五、应对方式

Folkman 和 Lazarus 于1980年编制了测量应对方式量表 Ways of Coping,简称WOC,基本有8种类型:面对、远离、自我控制、寻求支持、接受责任、逃避、有计划地解决以及积极回应

1、采取行动,解决问题——问题应对?情绪应对?

(1)问题中心应对(哪些是可以解决的?):产生一些选择,结果期望,给选择排序;

(2)情绪中心应对(哪些是不可以解决的?):说句幽默的,放低重要性,转移注意力,相信自己的力量。

2、应对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情况,使用情绪中心应对。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降低其重要性,不焦虑,相信自己。


六、积极心理品质——Seligman 2005年,以他为核心的“价值在行动”项目组对人类“重要优势品质”进行研究和分类,选出24项积极心理品质,归纳为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节制和超越六大美德力量。

1、智慧与知识:好奇心、热爱学习、开放性思维、创造力、社会智力、洞察力;

2、勇气:勇敢、坚持、真诚;

3、仁慈与爱:善良、爱与被爱的能力;

4、心灵超越:审美、感恩、乐观/希望、灵性、宽容、幽默、信仰和热情;

5、正义:团队精神、公平、领导能力;

6、节制:自制、审慎、谦虚。

你可能感兴趣的:(10 自尊、自我价值及积极心理品质 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