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
可能是篇鸡汤文,也可能是我的《疫情30天生活自述》。
仅限于本人自己的观点,生活的样子和所在的城市无关,关键在于你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删
每次春节回家,父母总会开玩笑的说,“哎呀,赶紧把家收拾干净,客人回来啦”。
一句玩笑话,说的是爸妈心中的喜悦、紧张、伤感,客气:
→ 喜悦,一年到头终于可以不用通过微信视频就可以见到真人;
→ 紧张,一年到头没见,怎么会不紧张;
→ 伤感,一年到头,回家5天,就像家里来了客人暂住,几天后又走
→ 客气,地理上的距离和工作的繁忙,我们和父母的谈话只有“吃、睡、身体”,没了深入的交流,见面时大家都变的客客气气,小心翼翼。
对于沉浸在大城市的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发达的基础设施中的我们,好像已经与自己的家脱了节,与父母变的客客气气,与生活的本质错了位。
什么是生活的本质?是被各类智能设备簇拥坐在家里动动手指就可以“丰衣足食”?是勤于装扮自己出入于繁多的社交圈每日“醉酒笙歌”?是左手捧着笔记本右手打着语音电话沉浸于自己伟大的职业发展中?
和千千万万北漂沪漂一样,我的家在北方的一个三线城市,大学之后每年在家度过的时间屈指可数,最长的假期就是春节的7天,当然,除去路上的时间,能和爸妈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4-5天。在这短暂的相处里,还要预留出朋友聚会的时间,留出玩手机的时间、留出加班的时间,到最后,到离开的那天,发现好像和父母也没怎么正儿八经说话谈天,也没怎么陪他们溜溜弯侃侃家常。
算了,反正还有下个春节,还有回来陪伴他们的机会。
结果,等到下个春节,还是老样子。
这次的疫情,让假期从最初的7天变成了30天,一个月的时间,和父母在家,没有了亲戚的串门拜访,没有了和朋友们的吃喝玩乐,没有了工作的紧急加班,终于有了时间,和父母相处,和生活的本质相处。
这次的疫情,让人们见证了人间的冷暖,见证了中国的强大,也见证了生活最本质的样子。
01. 从菜场促销到生活八卦,原来“平淡无奇”才是真实生活的样子
在三线小城市,互联网还远不及大城市发达,人们的生活相对“落后”,尤其对于父母这一辈的人,买东西就去超市、商场和批发市场;出门就坐公交实在太冷就打个车;病了就去药店买点药;无聊了就去公园遛弯跳广场舞。虽然他们也在努力学习用淘宝、拼多多买东西,但小城市的生活仍然很传统。
疫情还不厉害的时候,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拎着买菜袋子和老妈去早市、超市、批发市场买吃的喝的用的。
—— “你看那个卖橙子的,他每天都在咱家小区门口卖,都没人买,前几天还是7块钱一斤,今天就10块钱3斤,过几天得卖两块五”;
—— “等下晚上6点钟和我去华联超市买红薯,每周三6点红薯打折,你爸就爱吃他们家的”;
—— “你赵阿姨告诉我批发市场的排骨在打折,还挺新鲜,下午让你爸去买,回来给你红烧了回上海的时候带回去”;
一切与生活有关的情报都被父母摸的透透的,他们精细的计划着安排着,生活在柴米油盐中变的有趣很多。
到了晚上,吃晚饭,收拾好厨房的锅碗瓢盆,就到了每天的晚间电视剧环节。
—— “北京台最近演的那个《新世界》,快给我换到那个台,我要看孙红雷”
—— “你看看你看看,这个剧就瞎演,中了好几枪还能和6个人打架,瞎编”
—— “你看《新相亲大会》没,这个男的我看就不错,你找个这样的就行”
而我,坐在沙发上陪着爸妈一起看着平时我重来不会去看的电视节目,忽然发现也很有趣:
—— “哎呀,妈,人家就是这么个剧情,不然后面咋演”
—— “爸,别看这个剧了,太气人,换个台看别的”
—— “哎呀,这上面有的都是演员来演的,你还真信“
看着电视节目,嬉皮赖脸的附和着爸妈,围绕着电视节目,和她们聊着家长里短、社会八卦、给他们“普及”现在年轻人都看啥和明星八卦,我不再是春节回来过年的“客人”,我是回归家的那个孩子。
疫情之下,生活变的平淡且单一,吃早饭——在家晃来晃去——吃午饭睡午觉——在家晃来晃去——吃晚饭看电视——睡觉,忽然发现,没有了那些包装生活的东西,剩下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无聊八卦,但刚好就是生活的本质——平淡无奇,但幸福美好。
以年薪计算的工作、价格不菲的衣服、高科技的设备、豪华的住宅、便捷的基础设施,我们一直奋力追求的东西,不过是为了将我们的基本生活变的漂亮些,但生活的本质并未改变。当我们抛开这些生活的装饰,那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02. 与“逛街、吃喝、交际“隔离,让我们终于走进了父母的生活
这次因为疫情在家,不能出门,我和爸妈有了长期共处一室并且深入交流的机会。
我终于发现,我根本不了解我的爸妈。
—— “哎,你爸前段时间去医院把胆切掉了,他一直肚子不舒服,结果是胆囊的问题”;
—— “你舅妈高了一个团购网的代理,让我也加入,我有点想”
—— “你看你妈又在听凤凰传奇,她可喜欢了,那天还说想去看演唱会,都多大人了,还追这个”;
通过这次疫情,我终于发现,我原来根本不了解我的爸妈。没离开家前,除了每天为了考个好大学努力学习就是忙着自己青春期的那些“破事儿“;等离开家后,除了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拼命工作就是忙着自己那些”很有用“的社交。我好像重来没有认认真真去了解父母,了解她们的想法、他们对自己的规划、他们的爱好、他们的一切。
“身体怎么样”、“家里还好吧”、“你和我爸最近怎么样”,这些话在离家后,就成了每次视频的“例行公事“,重来没有想过,围着这些话题,去认真的了解自己的爸妈,真的走进他们。
这次,与“逛街、吃喝、交际“隔离,让我们终于走进了父母的生活。
03. 闭门在家,我和父母交换了“生存技能”
疫情之下,不能出门、商超关门,曾经从不依赖外卖、外送、网络购物的父母,开始在我的指导下学着如何在各个买菜平台上下单,如何去拼多多拼团买医用手套,如何使用优惠券,如何和家里的AI智能助手“聊天”。而我,没有外卖平台上的食物供给,没有了电影院游戏厅酒吧,开始在父母的指导下学着如何制作烙饼,如何做各类家常菜,如何用枸杞、黄芪、红枣等“药材”给自己养生,以及各类民间土方。
我和爸妈互换了“生存技能”,现在我可以用自己做出一桌子菜,可以用民间土方治治自己的不舒服,我的爸妈可以告诉AI智能助手设定闹钟提醒自己要去各个平台抢购蔬菜,可以熟练的在ipad上打游戏、看剧。
闭门在家,技能互换,生活拉近。
疫情之下,闭门在家,才是生活的本质——平静、平淡、和家人安心的在一起。
疫情下的30天假期,是回归生活本质的30天,是真正和父母在一起的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