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原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
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守卫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从政;天下无道,就隐居不仕。国家有道,而自己贫穷鄙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有显贵,也是耻辱。”
很多人会说顺其自然吧,认为的顺其自然是懒惰、懈怠、躺平,这不是顺其自然,是听其自然。而顺其自然是认真、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尽人事,听天命。
夫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先立志,生而为人你在小小年纪的时候先得有个志向,怎么样才能靠近那个志向呢?那就是学。我们自己的一生你要知道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顺序。不是学完就完事儿了,你还要用,这样你才会成为你志向中的那个自己。
笃信好学,我们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笃”,也没有办法做到“信”,大家选一个老师会怀疑,选了一门技术也会怀疑,选一份工作也会怀疑,而怀疑不能让你进步,怀疑会让一个人不坚定,会让一个人常常忘了初心。
我们总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所以当一个人能够真正做到笃信的时候,他的初心就永远丢不了,他就能够保证自己拥有始终。我们要克服的一个问题就是怀疑。
既然选择了一个道,就要守到死,守死善道,这就是古人的那份坚定,要么不选择,要么就一直做下去。面对那些诱惑也好,或是半路上有出现了好的东西也不会再换了。
当一个人不能做到守死善道的时候他就会去换,就像猴子掰苞米一样,做到最后发现自己手里那个永远不是最大的,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换当中,最后迎来的就是患得患失,就像那个猴子一样见过最大的,但永远拿到的都不是最大的。
要向古人学习,把一门善道搞透彻。丢了道,或是在各个道上跳来跳去找机会,自以为聪明,结果在高手那里,你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
儒家思想告诉我们当你选好一条道的时候要学会保护自己,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有危险的地方不要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
遇到危险最好的策略就是躲避,所谓: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有道,这天下必定是太平,我们讲太平盛世,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民风淳厚,这样的情形下应该出来。“见”就是出现,不能够退隐山林,这个“见”,在古代讲出仕做官,替国家朝廷服务,建功立业,所谓立德、立功、立言。
假使天下无道呢?各国纷争,甚至有流血冲突,有恐怖主义,天灾人祸频繁,民心不善,喜爱造恶,这个时候就不能出现,就是不能去做官了,不能去干大事业。很容易招致祸殃,而且自己也有可能因此而受到污染,甚至堕落,对社会也没什么大帮助,所以最好归隐,做一个隐士。
所谓退则独善其身,他再找一个清净的地方,与世隔绝,他在那里面自己修行,不能够兼善天下,他能够独善其身。
在自古以来,我们看到不少隐士都是这样的。这个时候他退隐的因缘,在于他已经没有因缘、没有能力、没有机会来改造社会,当然应该退隐。如果有因缘、有能力、有机会,也还是可以出来,不一定要做官,但是也可以找一个方式来帮助社会。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这个讲国家有道的时候,天下太平而我贫贱,这是什么原因?我不能够为国家服务,那贫贱是自己没有才能,证明你还不够努力,所以这是可耻的,自己无能,应该出来为国家服务,没有这个能力,这是可耻。
“邦无道”的时候,而“富且贵焉”,这是可耻的。为什么?如果天下无道,这个富贵是从坏人、无道之人同流合污得来的,这不就是可耻吗?
我们从小就要有一个顺其自然的概念,顺其自然的态度是先立志后学习,守住自己的道去做事,并且能够保护自己,同时还能够看准时机,最后看自己有没有拿到结果,这样的人的一生才是顺其自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