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日本强在教育,动漫里的这些情节在日本高中都是真实存在的

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能否成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能否持续为学生们提供足够宽广的发展空间和足够正规的展现平台,为何说日本强在教育,只要我们走进他们的校园看一看,即便语言不通,你也马上能领略一二。

以日本的高中社团为例,他们的社团活动从正规性和参与者的积极性来说,是带有半职业倾向的:社团通常由部长组织管理,在特定的时间,以学校闲置教室或运动场地为专用场所进行活动。每个社团都有一名教师做顾问,一些球类社团学校还会聘请专人做教练,然后由教练和顾问带领社团去参加组织极其正规的全国性大赛。即是说,几乎每个社团项目都是有正规大赛可参加的,是可以让每个社团集体及个人拥有明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在大赛中,如果社团表现突出,意志顽强,还会登上像北京《京华时报》这样普及率极高的社会一流报刊,一些表现特别出众的部员,报纸杂志甚至会为他们开设采访专栏。在学校里,这些有特长的学生都好像校园明星一样,不仅被异性争相追捧,还会成为当地社区居民心目中的英雄:在赛后,你会发现街道的邻居熟人很多都在聊你的球队、你的表现,就连你的父母也会被大伙拉住,左夸右赞,赞叹他们“你们真是生了个了不起的孩子”。

中国学生赴日,加入高中长刀部,并获得了宫城县团队赛冠军
弓道部02
日本高中社团-剑道部
游泳部
足球部

日本高中社团的盛大气象是国人们很难想象的。虽说我们在日本校园影视作品中,常能看到某个高中棒球队的投手被一大群三四十岁的社会记者围着采访,死缠烂打、刨根问底;学校的鞋柜里总是装满异性写的情书;动不动就会有外校的学生守在校门口,等着管他要签名,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们不禁会想:这是不是也太假、太夸张了,不就是一帮高中小孩打棒球么,至于的么。不过日本的校园情况往往就是这样的,很多时候甚至比影视剧中所描写的还要火爆。在日本高中社团,学生们的训练非常努力,老师和教练也格外投入,不过他们能办得如此成功,更多还要归功于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教育体制在支撑他们,保护着学生们的舞台,他们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正规的平台,师生们才有着如此高的热情,不仅训练有质量,技艺水准高,社会也是对此极为关注的。像2014年1月时就有国内媒体报出,说一场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决赛的上座率竟比中超广州恒大的主场比赛还要高。

关于这场比赛,后来经媒体进一步调查得知,这项高中足球赛事的组织水平是完全在中超之上的:赛事官网包括各支参赛队伍的详细介绍,以及赛事海报、视频宣传、官方指定产品销售等。日本很多高中校队的球员人数,普遍超过百人。全队去东京不光是参赛,更是为了体验、学习、感受大赛气氛,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每逢比赛,球员的亲友团都会赶到现场加油助威。每年在国立竞技场进行的决赛中,现场总是座无虚席,气氛绝不亚于世界杯决赛。日本的各级电视媒体都会对比赛全程直播,航拍画面堪比欧冠。而夺冠后的高中球队,更是受到了当地全城市民的夹道欢庆。

日本的高中足球是这样的,在篮球方面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你亲眼目睹了他们高中的篮球赛现场,你便知道那些日本篮球动漫《灌篮高手》、《黑子的篮球》或是《零秒出手》(另有山下智久主演的同名电视剧)的那种大赛形式和火爆气氛是从哪来的了: 

井上雄彦漫画作品《灌篮高手》
场下总是坐满
火爆的现场气氛
日剧《零秒出手》01
日剧《零秒出手》02
日剧《零秒出手》

日本每年有三个全国高中篮球比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7月底8月初的“InterHigh”,即《灌篮高手》中的全国大赛。其实这项大会不是只有篮球一个,它还包括棒球、柔道、田径等项目,篮球只是一个分支。这项大会任何高校球队都可以参加,但必须要从地区大赛打起才能获得县大赛的资格。此外,就是《灌篮高手》续集中神奈川联队参加的“秋之国体”,其实本名为“国民体育大会”。在里面仍是高中球员出赛,但他们代表的并不是自己的学校,而是自己所在的县。

最后,每年的重头戏为冬季杯,全称是“全国高校选拔赛”,在每年冬天12月到次年1月举行。近十几年,日本的体育频道“J-SPORTS”一直对于该项赛事进行全程的录影转播并且配合宣传,比赛过后甚至还会贩售DVD。

记者在日本留学的岁月里,有幸和日本医科大学篮球部一起训练。在记者眼里,日本的训练有些死板,他们会将一两套战术不厌其烦地练习数月,但队员中却没有任何一位有偷懒或怠慢的表现。在他们看来,每次的练习都是实战的预演,每次的练习都需要精益求精。另外,在记者与日本医科大学篮球部训练的过程中,除了有序的训练和干净的场馆外,运动气氛也着实令人震惊:几乎每一个部的学生都有数十位学生参加,这边篮球队员在场上奔跑,那边排球部的学生就以几记精彩的扣杀吸引全场眼球,而角落里的羽毛球队也同样不甘示弱,全队的呐喊声足以震撼整个体育馆。这样的训练环境和气氛,真的是不好意思偷懒。每次训练,记者最为喜欢的就是最后15分钟的交流环节,所有队员坐成一个圈,从一年级开始,自愿分享对今天训练的感触和建议。起初,记者因为日语不好没敢发言,但后来慢慢也试着表达了看法,并得到了包括队长在内很多队员的赞同。如此团队至上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

再有在棒球方面,其火热程度则更加了得:现在许多日本选手之所以能闪耀于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简称MLB),都是与他们完善的高中棒球联赛系统分不开的。甲子园高中棒球联赛,是日本现存棒球活动中历史最悠久的。由于球队会代表该县参赛,其受欢迎程度丝毫不会亚于职业棒球(这与美国人对大学美式足球比赛的狂热相近)。如今不少职棒球员都是曾在甲子园比拼角逐过的。

夏季甲子园,每年都是在7月上旬进行的,由于酷日当头,像高中棒球联赛中的选手和啦啦队员因中暑被送往医院这种新闻都是家常便饭,但是即便如此,仍是阻止不了人们对比赛的热情。就像人气棒球动漫《棒球英豪》、《四叶游戏》、《王牌投手》和《钻石王牌》中所描述的,对于选手们来说,大伙都是以甲子园为目标赌上自己3年的高中生活的,他们因为棒球而与队友、教练、亲人和朋友所产生的情谊,让所有人都感同身受。也正因如此,他们不会轻言放弃。日本的学生正是从这些体育运动中,充分领悟着“拼搏精神”的。【以上资料参考自《华商报》体育新闻栏目《一场日本高中足球赛上座率竟超恒大》。】

除了正式大赛,另一个检验社团训练成果、展现团队精神的大型活动就要属一年一度的文化祭了。日本高中每年的文化祭都是对外开放的,开放时间一般在1-3天。届时,学生们会分别以社团和班级为单位,齐心协力布置各自的会场,策划排练各自的节目。以班级为单位所组织的活动最常见的有女仆咖啡屋、鬼屋和占卜屋,像会场中所用的服装道具大多都是同学们事先一起亲手制作出来的。另外,各个社团也会在当天拿出自己准备已久的节目,比如轻音部会有演唱会,演艺部有话剧,声乐部也有现场演奏。另外像美术部、漫画部和文学部等,则会摆出自己的画集、文集或者合编杂志在各自的社团专用教室或者操场的专属摊位贩售。

文化祭不光对高中生,对当地所有人都是个盛大节日。
文化祭表演他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和尊重
文化祭话剧部表演
各社团在贩售自己的作品、DIY小饰物等。
大家齐心协力,专注于手工制作01
大家齐心协力,专注于手工制作02
文化祭中学生们自己做的食物,自己贩售。其中不乏一些料理达人。
以班级为单位的文化祭经典项目之一:班上的同学们把自己的班级教室改造成了女仆咖啡屋

高中文化祭对当地的居民来说就像个盛大的节日,在文化祭当天,家长们多会关了自己的店,在门口打上临时休业的牌子,或者跟公司请假,穿上整整齐齐的服装,背着DV、相机兴致冲冲地前去观看文化祭表演。在文化祭过后,新闻部的同学们还会就这次活动做出专门的校报特刊,特刊基本对每个班级、社团所出的节目都会做出点评,比如哪个社团的作品集卖得最好,哪个节目沸腾了全场,哪个班的布置做得惟妙惟肖、别出心裁,哪个女生的穿着特别漂亮,与平日反差极大。文化祭中每一件趣事、每一个精彩节目都会以校报形式图文并茂地报道出来,那些极富创意的策划人以及出彩表演者的名字又会被地方媒体(包括地方报和地方新闻)反复提及。

【日本高中的丰富集体活动↓】

日本高中修学旅行的合宿

日本的高中,社团活动普照了每一个学生,基本每个人都有社团、有自己的同好归宿,学生们的团结和干劲儿酿造了相当积极的氛围,按说通常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很容易特立独行,认为什么活动都不参加是一种很酷的行为,而积极参与是那种“很事儿”、很没主见的人干的事,从而看不起那些积极响应者,然而在日本,那种不参与集体活动的人,他们的校园氛围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并不是“酷”和“特别”,而是你这个人不合群、没有特长、没有爱好,所以当那些无社团者被人问及“你是什么部”的时候,他们便面色羞愧地低声答道自己是“回家部”的。

这是日本教育系统的“内质”,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外表”。走进日本校园后,我们发现他们与国内高中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校服,不论是春夏装还是秋冬装,从外套、毛衣、衬衫、领带、女裙、男裤、女袜、鞋子,到所用的书包都是统一的。连上体育课时所用的运动装、体操服和游泳课时所用的泳衣也是如此。而且他们的统一服装都是有公认的设计美感的,哪怕在不必去学校的日子里,大伙也愿意穿学校的衣服出门。

日本男生校服
日本男生校服(日剧《野猪大改造》中的校服)
日本女生校服之冬季、春季、夏季


日本秋冬季校服
室内体操课校服
统一的鞋袜,统一的书包。
包括围巾都是统一的。


日本校服的不便之处02:风大的时候
日本校服的不便之处03:上楼梯的时候
多彩多样的日本女生校服
中国校服。一般只有夏季和冬季两套,款式男女生基本都一样,但学生们通常都只穿一件冬季上衣校服。设计实在太肥太丑了。
平心而论,我们中国的学生论外表是普遍要强于日本学生的(去过日本并企图在街上看漂亮妹子的同学应该都懂的),但是这种校服让大伙都逊色不少。
从全身照可以看出,这种校服设计非常不合学生体型。

结语:

通过对历年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教育系统的观察,以我的观念看来,我认为教书育人还是应该以人为本、从心出发,拿高中的分科为例,也许我们最不该做的就是拿科目来分人,把所有人都劈成文理两类,然后安排进不同的“工厂”里去强行加工他们,而是应该以人来分科目,根据人的十五种能力(参考下表),理出适合每一种能力的专业,继而再根据学生自身的脾气秉性和兴趣爱好把自己规划进去。

人的十五种能力:

1、归纳能力:这方面能力较强的人适合做律师、教师、领导者。

2、分析能力:这方面能力较强的人适合做领导、程序设计师、能做重大决策的人。

3、数字敏感能力:适合做有关数字行业的工作。

4、使用小型工具的能力:适合做小型工具师、钟表师、工艺美术师、很多人手巧,什么东西看一看就会操作。

5、观察能力:观察力强的人,适合做科学家、星体研究者、考古学家。

6、设计图记忆能力:适合做与图表有关,与设计图纸有关的工作。

7、音乐方面能力:音乐家、歌手。

8、数字记忆能力: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

9、数字思考能力:适合电脑程序设计师、保险业精算师。

10、语言和文字能力:适合秘书、作家、编辑、销售。

11、远见能力:适合当政治家,社会学家。

12、颜色感知能力:适合当画家。

13、图表能力:处理大批公文、图表的时候,有的人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人能一下子提纲携领,处理的井井有条。

14、创意思维能力:与前人不同、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人。

15、结构视觉化能力:适合三维空间,动漫。

在日本,许多运动明星、漫画家、作家和插花大师都是从高中社团启程的,多数人的兴趣爱好也是由社团培养起来的,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此看来,我认为如果改变不了高考的应试大格局,那不如潜移默化地将社团发展起来,并将社团表现纳入升学条件,在考试成绩方面松开几分,网开一面,以社团和更多的集体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分享意识,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和审美情趣,使未来新时代的人们多一分选择和出路,同时也是以此为过渡期,使我们逐渐向更适合中国的新教育系统靠拢,跨出突破性改革的重要一步。

作者:阿馨

如喜欢,大伙点赞+关注,多多支持,以后会经常更新

转载或引用须告知作者,并征得作者同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说日本强在教育,动漫里的这些情节在日本高中都是真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