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记|2018,人生第1个分水岭

8年前,我曾写了一篇《2010我的廿大变化》,悉数了20个小结点,包括金钱、身材、外访、承诺、施助、爱情、酒量、购物、婚姻、兴趣、愤懑、批评、谈吐、采编、人生、世观、职场、知识、自我、交际。大概五六千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那叫一个能写。

现在写点东西,费力多了。人就是这样。

有时,我们很喜欢用“当年……”这个词。其实,不管是否这样说过,只要心里这么想了,那基本上是给自己做了一个审判:不再青春,吾正老矣。

 狗年即将过去,是该盘点盘点,既非自己偷懒,也非游手好闲,磨刀不误砍柴,盲从不识边界,静坐常思己过,复盘可鉴深浅,学会短暂停顿,方能更好向前,下面正式开始,忆记戊戌斯年。

     

数据:2018这一年 

“年少时,第一次考虑自己的未来,我决心要么当个教授,要么就创建自己的公司。我觉得,这两种职业都可以给我足够的自主权,让我自由地从基本物理原则出发思考问题,而不必去迎合那些所谓的‘世俗智慧’。”

这是Google联合创始人兼CEO拉里·佩奇在《重新定义公司》一书的序言开辞。显然,在中国社会,我无法像佩奇先生一样自由,唯有崇尚,唯留向往。不过没关系,这并不阻碍我的继续前行。

很幸运,我活在新的盛世中国,并在世上存活了35年。一路跌跌撞撞,吃了许多苦头,涨了许多见识本事,到目前为止,可以做个盖棺定论:2018年,是我人生与职场的第1个分水岭。

来看看数字:

● 2018,我写了3篇文章,29个“悟语”,118首打油诗,有点少了吧;

● 2018,我熬夜的天数大概340多次,不要命了吧;

● 2018,我晚上准时下班回家一起吃饭的不足20次,不被揍骂算幸福了吧;

● 2018,我出差或外事101天,不是飞(机)人就是高(铁)人了吧;

● 2018,我成为杂志社的第4位副主编,责任更大使命更近了吧;

● 2018,我白发多了至少200根,不会未老先衰了吧;

● 2018,我日常开支花了3.5万(三餐/交通/人情/购物/医疗等),够省了吧;

● 2018,我跑步里数200km多,平板支撑4分多,俯卧撑40多个,退步了吧;

● 2018,我看了7本好书,速度偏慢了点吧;

● 2018,我微信添加了500多个新“朋友”,交往不深吧;

● 2018,我做了9次演讲或分享交流,愿对听者有所助益启发吧;

● 2018,我自己或带全家外出旅游的次数为0,某人要恨我了吧;

● 2018,我为桢儿忐忑至少5次,上个幼儿园,家长真不省心吧;

● 2018,我和二梅相识7年,过来这“七年”,之后应该不痒了吧;

● 2018,我见到爸妈开心微笑的次数在100回左右,包容越来越好了吧;

……

这一年,有太多数据可以整理,并且大多是创历史记录的。

这一年,不同的对象,赐予了我不同的角色扮演:家长、孝子、爱人、领导、下属、伙伴、朋友、恩师。其中,家长、领导,是最具压力和挑战的两大角色。

当然,也有一个角色被忽视了,即弗洛伊德所述的和自己心中渴望的“超我”。


改变:系于主动预判

在内心深处,我是一个非常看重时间的人,所以,向来很在意千人万物的可持续发展性。

比如,在高二时,数据老师曾教导我们要注意一个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专有名词:“高原现象”,或者叫“高原效应”。我一直记着。

事实也是如此,一个人受到内外部的干扰因素太多,在学习、工作与成长中会出现看似停滞不前的困顿期,或是无所适从的迷茫期,基本都可以归类为自己对当下与未来的抉择难题:是原地踏步,还是变革突破?

没有变化,或者无法提前预判到变化,是非常危险的。于人,于团队,于组织,皆然。

这不,上周末,我就把公众号“布衣学社”更名了,算是年底前的最后一项决定。毕竟很久没更新公众号了。

为了在2019年有更好的文章输出和分享,我也逼逼自己,初步规划了一下未来的个人写作类别,主要分成10个大类:

建议类:谏言、参鉴、建议、方案

讲演类:演讲录、访谈录

评述类:时评、评论、驳、辩

研究类:引、析、论、概论

诗词类:古诗、格律诗、长短句、新诗、打油诗、散文诗、随笔

书信类:通信、家书、书、函、致

忆记类:日记、周记、年记、回忆录、自述、笔谈

读书类:读后感、读书札记、读书笔记

摘录类:摘编、拾录、摘录、选辑、汇编、汇集

数据类:信息源、数据值、表、图

本篇为“年记”,便属于忆记一类。

我想,既然开了公众号,就保持更新率,也算是对自己和阅者负责。要做就要做到,并尽量做好。文章好不好,观点对不对,无所谓,这个年代,敢于分享与交流,适度第一。


加速:学习与升华

一个想要做事的人,且能做成事,对于公司、合作伙伴而言,这样的人是最受欢迎的。

先不说误打误撞闯入了企业培训的行业领地,至少目前,我无意间爱上了LD(学习发展)+TD(人才发展)+OD(组织发展)的惠人工作,并非常愿意以此为吾终身奋斗之事业。

说到此处,我忽然想起来2句话:一句是高处不胜寒,另一句是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知其苦。

自从步入高管层后,在职场上,有时候话不敢随便说了,想必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吧。角色也发生了巨大转换,看问题的角度、下决策的难度、做规划的格局高度,战略解码要有精准度,执行要有速度,交际谈心得有“温度”,批评时需要拿捏尺度,等等等等,作个好领导,真不容易。

困难从来都有,挑战无处不在。我认为,自己能否勤于学习、善于反思、敢于担当、主动战斗、耐心坚守,可以作为一个勇敢的创想实践家的基本评判。

尤其是,最近两个月,我有一个深深的感触:加速学习博闻,加速认知升级,加速团队效能,加速公司布局,加速行业发展。真的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管是主动加速,还是被加速。

首当其冲的是,我继续加快学习与成长的步伐,才能迎接未来家庭/老婆、行业/事业、集团/公司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我想了想,可以从内外部两个视角,做好身心准备:

对内:文化、战略、人才、决策、沟通、创新

对外:教育、培训、学习、人才、组织、绩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始终相信,平稳和安逸,会使人忘掉危机,走向平庸,唯有吃苦且克苦(非刻苦),才能使人不断精进,把人历练成行家里手。

数一数,2018,确实吃了很多苦,到底有多少,不知道;2019,困难和挑战仍在,此刻,我已给自己打了预防针,效果有多高,我也不知道。

唯有一点知道,如果别人给不了你需要的,那就自己给自己鼓励,管它是打预防针,还是打鸡血。

最后一点,说能说的话、敢说的话,做想做的事、能做的事,如此,自己便是一个坦荡荡的、真实的人。

勇敢做自己吧。

 (完)


——哲别,记于2018.12.18,于南京

(作者微信 bennkoo,邮箱 [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记|2018,人生第1个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