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孔子这些事儿的第17天,埋头码字也要抬头看路

看了看月历牌,时间是2021年3月11日,“孔子这些事儿”写到了第17天。


在这17天里,每天日更一篇,分发几个自媒体平台,也摸索了几个视频分发几个平台。


看到知乎上有个视频:创作者既要埋头码字也要抬头看路,比较有启发,那就停下码字的步伐,抬头看看路吧,既看来路,也看前路。


这17天的创作,有收益的一个是头条,一个是知乎,每天能给个买馍或买菜的钱,其他的平台要么几分钱要么没有钱。


分发平台也是比较费时间的,还收益基本没有,这个时间成本和收益不对称,有点不划算。


时间不够、精力不够,得做好一个或两个最多三个,其他的都暂时战略性的停更。


为什么要三个,因为古语说:事不过三。


古语又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做到三就很牛逼啦。


那平台保留哪三个呢?


一是今日头条,这是我自媒体有收益较早也数额够吃几顿大鱼大肉的地方,目前每天也有一点毛毛雨。这个是首创地、首发地。


二是知乎,这个以前没有给予重视,但这些天开始有收益啦,每天够买馍吃。这个平台的习性也逐渐感觉与我吻合,这个就作为二发地。


三是公众号,这个目前没给我收益,但是我观察,公众号是微信系生态里的一个重要节点,就在这里作为三发地,与微信系生态保持着联系。


平台就保留这三个,且主打文字稿,视频暂时基本不做。


视频也略微摸索了一点门径,但视频与文字的创作打法都不一样,一心不够二用,视频也暂时战略性的停更。


这样,每天的任务就很明确清晰:


写一篇图文发头条、知乎、公众号。


只写一篇图文,对我来说,又不是讲话做报告,也不是写公文发官媒,那就自由从容很多,可以随着头脑心灵的敲击键盘输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虽然没有下笔如有神的本事,但写字是我起家之本立身之本,下笔如叨菜,叨个千字文还是不费劲。


图文的基本标准是:


1、字数1000+


2、图片6张、横版、高清


埋头码字是一个方面,抬头看路也是一个方面。


埋头码字是为了什么,这个初心不能忘。


虽然我码字觉得有趣味,但没有现金流的支持,我也没这个高尚情怀。


我码字也是为了有持续的现金流,因此,我也要适当的看看怎么有流量有收益。


“孔子这些事儿”这个选题比较冷,但是写这个选题的过程中,孔子并不遥远,也不晦涩,孔子的故事就在大中华无处不在。


孔子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孔子在广东西南的湛江也有足迹,让我们“行走京广线”,既能山湖溪水,又能写出更多更愿意读的“孔子这些事儿”。


“孔子这些事儿”能给我提供火车票、食宿费,那就是写出成就啦。


持之以恒的日更或次日更#孔子这些事儿# ,是否成为一棵果树,时间可以检验。


期望孔子复活,期望孔子显灵,让我更有持久的干劲来写“孔子这些事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作孔子这些事儿的第17天,埋头码字也要抬头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