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随笔)一


“知行合一”是习主席推荐六次的哲学理念,《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是首部全面解读“知行合一”哲学理念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全传!我看这部书,也是把它当作一本国学书籍来看了。

王阳明,1472年生于浙江余姚,父亲是状元。他一生的核心主张叫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的意思,而是指良知。每个人的良知与生俱来,看到小孩落井,自然会动恻隐之心,见到父母受苦,心中自然痛苦万分。这份道德感和判断力绝非后天习得,而是先天就存在。王阳明认为,只要时刻遵循内心的良知,就不会有做不对的事,也不会有做不成的事。外在环境再怎么复杂,我以良知一以贯之,就能制胜决断,了然于心。

王阳明前半生是不得志的,甚至是坎坷的,但他由于有做圣人的强烈愿望(他认为:做官只是风光一代,而我却要建功立业流芳百世。),自觉不自觉地做了大量的积累,所以后半生才能大放异彩。或者说前半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寻找一个人生的理论支撑,后半生是将这种理论支撑运用到实践中去。

王阳明通过半生坎坷,精研儒、佛、道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回到儒家学说的轨道上来,在流放南蛮的孤野危僻之地---龙场,终于悟道。

知行合一其实就是王阳明心学中“心即理”和“事上练”的延伸。心即理是说,我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一切道理都在我心上呈现;事上练是说,凡事从良知出发,去实践中锻炼。出于良知的行为就一定要做,反过来,所做的事一定都是出于良知。如此,便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

(王阳明的思想总是在不断困惑求解明朗中循环度过,所以人的认知、总结、规则、理论、规律、真理……,总是一个不断积累、升华的过程。《金枝》的作者弗雷泽说,当人类的思维之舟“从其停泊处被砍断缆绳而颠簸在怀疑和不确定的艰难之海”时,他们会感到痛苦和困惑,只有一种方式可以抹平这种痛苦,消除这种困惑,那就是,思维之船必须重新进入一种“新的信仰体系和实践的体系中”。更关键的是这个人要有不断进取探索之心,有宏伟志向,比如王阳明。)

20161015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随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