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顺这件事

图片发自App


前些天,在公交车上无意中看到一位妈妈对不到3岁的孩子说:“乖哈,你一个人做不了那么大的座位,让奶奶也坐下。要听话哈,车也不是我们自己的是不是,谁都可以坐的。要做个孝顺的好孩子。”站在一边的我乍听这些话有些诧异,心想现在什么时代了,还有教育这么小的孩子要孝顺的?关键是这位妈妈,面对孩子吱吱呀呀的嘟囔不要不要,我就要自己坐,一直不厌其烦的重复着那些话。

话听起来是挑不出半点毛病,正确的不能再正确了。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突然想起我刚刚在济南上班的时候,有一次回老家,在县城倒车时遇到大爷家二姐。好久未见,感觉非常的亲切。寒暄之后,二姐有些郑重的说:“你现在上班了,应该没什么操心的事了,也就是挂着你妈了。”我定了定神,说是的。那时还很想给她说说济南的趣闻,觉得这么兴奋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也就忍住没再开口。其实从小到大,类似的话在老家不止一次的听到。时常有人对我说:“你妈身体不好,你也是经常牵挂着吧”。“以后挣了钱,好好打扮下你妈”。“哎呀,生病花钱,亏了这个孩子了”。

其实这些话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但是我本能的觉得他们是在给我提要求。是想让我多关心妈妈。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我觉得是在传递的这样的味道。可是,其实关于孝顺这件事,那时的我并没有什么概念。怎么算是孝顺呢?究竟要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合格的孝顺孩子呢。我并不清晰。从来没有人和我探讨过,我也没有问过。我当时确实是困惑的。所以后来我想,我做事的很多不确定感也是源于这个吧。对于很多事,我不知道究竟做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这个界限在哪里?要多少合适?到怎样的程度是可以的。如果有这样一个清晰的界限。那么我想我会更加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那么很多东西也就被固定下来了。

所以现在我会想,怎样算是孝顺的好孩子?在一个孩子心里是没有概念的。是要把整个人都搭进去吗?处处以别人的需要为准则,不用顾及自己的感受吗?能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吗?这样是否意味着不够孝顺?其实作为一个孩子并不知道。

那时自己是迷茫的。常常对很多事不知道标尺在哪里。做事就容易缺乏界限。会无意识的侵入别人,或者被侵犯。还因为担心破坏关系不好意思拒绝。这让我想到大家说的没数的那种人。其实这些人并不是心存不良,或者故意搞破坏。而很可能是不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和他人关系上的界限是不清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是没有独立出自我,和别人是融合在一起的关系。

图片发自App


记得妈妈年老的时候,有一次我给她留钱。她搪塞说:“我现在还有,在你那里也是一样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大河里有水,小河里就有”。那个时候听起来没觉得怎样,感觉很正常啊。多么的母女情深。但其实无意识中,两个人也就牢牢的绑定在一起了。比如当我为自己花钱的时候,我会本能的顾及到妈妈。想到有另一个人有一天也要使用它。似乎这些并不仅仅是属于我的。甚至会有一些愧疚感,为自己花钱就不那么的光明正大。并不是一是一,二是二,界限分明,各自拥有一部分,各自为自己负责的感觉。而是掺和粘连在一起。很难分得清究竟是谁的。

这件小事折射出的同样是关系上的不清晰。而且在很多事情上会带来愧疚,混乱,纠缠的感觉。比如我究竟是该为我这个家负责还是我要想着你,做好一个孩子该做的?如果我忽略了你,似乎是我的过错。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混沌的,没有界限的,融合关系的表现。

且不说孝顺特别容易让孩子失去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给到孩子明确的而不是含糊的规则,要求也是很重要的。比如那个年龄段需要孩子做到什么,你可以帮助我完成什么。并不是一句范范的孝顺就够了。我在想,或者父母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吧。只是觉得如果孩子长大了,能对自己好就够了。但其实究竟怎么个好法,自己的需要在哪里,也很难讲得出来。而当孩子们有一天报答孝顺父母的时候,比如给他们买东西的时候,他们又觉得浪费钱,不让买。所以其实很矛盾的。

想到电影《无问西东》中沈光耀的母亲在得知儿子要去当兵的时候,担心之余对他说的话:

我们想你,

希望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

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

而是你自己享受到为人父母的乐趣。

我怕的是,你还没想好怎么过好这一生。就连命也没了。

看到这些的那一刻有些感动,她不但表达了作为一个母亲的担心。同时也是允许孩子可以做自己的,还给了孩子一个明确的指向。就是你此生可以怎样生活。你不是为我,是为你自己。这一部分我想会让孩子心里踏实。会让他对自己有一些方向和位置。而这些部分之于孩子来说是确定下来的。重要的是,母子关系是清晰有界限的。当然后来沈光耀依然决定当兵,那也是在他经历内心的纠结后做出的属于自己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孝顺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