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6 今日思考 产品的“贪”和“懒”

做产品这些年来,走过来很多弯路,我们说任何一个产品,都是为解决一个问题而生,但对于问题的选择却至关重要。

在今天任何一个厉害的产品其实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问题痛苦选择过程。

我们说选择比勤奋重要,在这里同样适用。好产品一定不只是所谓的“做”出来的,或者说好产品不是“做”出来的,更应该是“选择”出来的。

选择是什么?就是对于用户问题的正确判断过程。我们做任何产品变化都源于我们对客户生存问题的理解和选择。

选择就显得的特别重要,用户生存面临的问题那么多,我们到去解决哪个问题呢?我们说产品就是适配人性的过程,但人性里面也有“贪”和“懒”之分啊。

在产品盛行的今天,你会发现同样是一个类别的产品,有的产品解决的是贪的问题,有的产品解决的却是懒的问题。例如我们常说的社交工具,有的选择的是能赚钱的社交工具,有的是选择的确是用完即走的“懒”产品。

这就是差异,但却会造成不同的“后果”:贪和懒给用户最终造成的期望是大有不同。

贪是什么:就是比原来变得更多,但懒确是不同,就是比原来付出的成本更少。

回到社交软件,如果我们是带着贪去使用,你会发现你的动机是因为比原来变得更多产生的动力,今天加入你“赚”了两元,你会开心,但明天还是也许这两元就是正常了,对于贪而言,每次调高边界后,就难以恢复的从前,以至于相同的收益也会产生不满的情绪。

更为重要的是贪的获得是瞬间个性的,通过瞬间欲望满足来感受快感,每次快感之后,那个用户的欲望都会变的不同。

要完成这快感就需要系统性工程,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可以完成,还有很多其他环节共同组成了一个贪的价值闭环,这里面需要有人的介入,上下游的配合等等。

但懒却不同,我们用的时候是奔着“省”过来的,只要产品围绕着减少人为变量的原则展开,就可以让用户每次使用时,感受到省心,省力。并且这种“省”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容易上瘾,当你换成原来的方法时,你发现你已经回不去原来。

懒惰同比贪婪价值获得更持续和长久且共性,任何人的成本维度都是共性的,这是基因的力量,让一个感受到,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

同时,懒的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独立闭环,一旦在保障结果的前提下,减少了用户参与,单一要素的价值就会显现出来。

你会发现:同样的产品,我们到底是选择解决成本做减法的懒问题还是欲望加法的贪问题,这其实更像是一个哲学问题。

我自己曾经做产品,就走过很多这样的弯路,即便是我们现在的产品,还是围绕着“贪”问题展开的,但这却其实在踩坑,客户因为“贪”的目的选择了你,其实也就意味着客户是希望你可以让其满足自己“贪”的欲望,但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我们没有想到:

任何贪的目标达成,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就可以独立的完成,还存在很多周边元素,但客户可不是这样认为,我买了,就是奔着“贪”的目标来的,不能达到贪的目标,就是产品没用,而不会考虑自身是否有没有配合。这其实会让产品很被动,但这怪谁呢?

还不是自己把客户的“欲望”给挑高了吗。

减少人为变量,那就要先从“省”的懒开始,最近尝试改变了下思路,同样的产品,我们尝试通过如何降低人为变量,降低付出成本的角度去展开,就发现,这样产品的价值更容易识别和发现。在每当我们产品帮助客户同比原来的方法减少了一个环节后,客户就很容易的认同。

你看,同样的方法,因为解决的问题不同,价值感的评判立刻变得不一样,选择比勤奋重要,对于贪而言,人会随着欲望越大,而变得更难以满足,但懒不同,任何人,只要稍微让他们轻松一点,就会明显感受到价值。

一加一减,同样的产品,不同的人性价值感,一个是懒得共性,一个是贪的个性。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126 今日思考 产品的“贪”和“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