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 ‖《对身边的软暴力说不》如何跟完美主义者和平相处?

读大学时,一到暑假,我就紧张兮兮。在家不超过三天,就要开始被母亲嫌弃,从起床那一刻开始,挑毛病模式就自动打开:起床晚了、床单没整平、吃饭声音难听、扫地没扫干净、做饭厨房乱七八糟、洗衣服浪费水……

通常,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时,都以忍耐和装蒜模式应对,盼着假期结束,一走了之。

这种相处模式让我们母女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我很疑惑,为什么我做任何事,母亲都不满意?不够爱我,还是我不够优秀?

成家立业后,回家日子越来越少,距离产生美,也让我有了更多时空去观察母亲。我发现,她不仅仅是对我挑剔,对身边人、对自己也一样。追求完美主义的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左邻右舍眼中是最能干的主妇,在家人眼里却是最不好相处的那个人。

某天,跟闺蜜吐槽内心的苦闷,她说:“你母亲可能是一个强迫型情感勒索者!”

“情感勒索?怎么可能!她哪有那么邪恶!”

接着,闺蜜跟我普及了情感勒索的相关概念,并向我推荐了《对身边的软暴力说不——如何识别和摆脱情感勒索》。从这本书中,我找到了自身生活中的影子,重新认识了母亲和自己。


情感勒索者不是指那些有罪的敲诈者,他们通常都是普通人,甚至可能是很优秀的人。但他们和别人相处时,会不断地消耗对方的精力、活力、情感以及注意力来满足自身需求。

过分追求细节的完美主义者就是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情感勒索类型。

作为强迫型勒索者的两种主要类型,完美主义者和清教徒在本质上都很像。他们都对控制权情有独钟。他们通过干涉你的生活来减少自己的焦虑,同时让你心力交瘁,完美主义者试图控制你的所作所为,不仅你做什么他们要管,就连你是怎么做的他们都要管,而清教徒连你的灵魂都要控制。

这么看起来,有完美主义倾向的情感勒索者实在是令人厌恶,让人痛苦。

但是,拨开强迫型勒索者表面强势的面具,我们又有不一样的发现。

强迫型勒索者的真面目

强迫型勒索者的真实写照:反复练习,生怕犯错,再笑的事情也能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并且不满其他人的心不在焉。

所有这些反复性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使强迫型勒索者无暇关注藏于自身内的恐惧。过于强迫,能毁了自己,也会伤害他人。

强迫型勒索者对自己实施心理暴力——他们承受了太多的恐惧和内疚,以及对自己冰冷的惩罚。

细想下来,完美主义者背后最不满的其实是自己。做错事、做不好事,不能以完美形象示人,会让他们惶恐不安。

这种不安,就如硬币的两面,既能带来好处,也能带来恶果。

在和母亲和平相处的日子里,她总是将我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我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很乐于享受这种生活。也正是这种带有强迫倾向的特质,母亲在她的主战场上——做家务很精通。

其实,各领域的专家大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强迫症倾向,有些又脏又累的工作、家庭繁琐细致的安排,多亏了有他们。

但是,当周围的环境开始脱离他们掌控的时候,即使是回家时鞋子没有放入鞋柜这样的小事,都能让他们产生不安全感,这种内心的冲突会导致他们将注意力指向了身边的人,所以才出现了喋喋不休的挑剔。

借助这个悠长的假期,我翻完这本书。也在和母亲不得不相处这么长的时间和空间里,让我有机会停下来,仔细回味和观察母亲的完美主义强迫倾向,当她再一次冲我发脾气时,去体察她内心的不安,好像苦恼就减轻了一半。

我继续在书中寻找解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这样并不完美的人该如何跟完美主义的母亲在生活中进行有效沟通,避免激烈的争吵或冷战呢?

书中给了几条建议,供我们参考:

首先,换个角度,看一看对方害怕的东西,而不是仅仅盯着自己的不满。对完美主义者来说,他们的挑刺更多时候只是个情绪化的唠叨而已,有时候我们停下了,静静地听对方发泄,什么也不说,你就赢了,对方也得到了缓和。

其次,遇到完美主义者的挑刺,我们的目标不是驳倒对方,而是希望和完美主义者共同协商,能把任务完成。牢记这个任务,对于他挑剔的事情,不妨直接问问对方想要怎样。如果对方批评意见不超过三点,说明其实你做的还不错。如果觉得批评意见很多,不妨先专注于你该做的工作,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当你最终能表现得足够可靠,完美主义者可能也就不会对你那么苛求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 ‖《对身边的软暴力说不》如何跟完美主义者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