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人的黏(rán)面情怀

      关中人爱吃面,面的花样也层出不穷,擀长切细做臊子面,揉软拉开做扯面,搓成条子棍棍面,切成菱角穗核(hu)面,热油一浇油泼面,调好汁汁蘸水面…,更有那懒人,把面擀开不用刀切,张开手挖成片,叫做“挖挖面”,吃的时候不规则的烂面片叼在嘴上,戏称为“狗拉娃褯子”。(褯子,音qie zi,关中方言,即尿布片)

图片发自App

        我小时候不爱吃面条,主要是不习惯面条出锅时的热气,中午饭一瞅见是面条,就在笼里摸个冷馍,夹上些油泼辣子对付。为此,没少挨婆的骂:“看把你奸馋滴咋呀!干调面都不吃。”(奸馋,音jian can,富平方言,挑食不好好吃饭的意思)

      “干调面”是富平农村对干拌面条的俗称,就是把面条捞到碗里,用筷子夹上一撮韭菜或葱沫炒的“葱花”,调上盐、醋、辣子搅匀后吃。由于不带汤,因此叫“干调面”,如果搅拌的慢了就会黏坨成一块,所以又叫“黏(rán)面”。

        玉米面、豆面等杂粮面粉颗粒粗,没有黏度,是擀不成面条的(最多和成硬面团切成比较厚的“驴蹄子”)。只有小麦粉精细、绵软、筋道,才能做黏面。今天的孩子们不知道为啥把大米、小麦叫细粮,把玉米、豆类等叫粗粮,用这一解释就清楚了。

        黏面和杂粮饭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耐实、顶饥、不易消化。旧时候,普通农家一顿饭要做几种样式:干面条给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人吃,汤面条给老人和正长身体的孩子吃,围着锅台转的屋里人(妇女)吃杂粮削削玉米面馍。这样精打细算着,一年到头能让每个人都吃饱肚子,就是好日子。那一碗黏面曾经是多少人的奢望啊,所以婆才把不吃黏(rán)面认为是“奸馋”的表现。

      二哥干活勇猛不惜力,每天晚上下工,都要叫大妈(大伯母)给他做黏面吃,不然心慌睡不着觉。我开始不理解,心里笑他:一碗烂怂面么,有那么好吃么?后来参加了工作,每天抡洋镐掮锸子干体力活,我才体会到:有一碗黏面吃就是好啊!再乏再累,只要一碗黏面咥下,再喝上半碗面汤把缝子一灌,呵呵,四肢百骸都舒坦!记得那时灶上主食副食是分开的,我一顿能吃八两干面条,外带四两馒头。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先是吃粮问题解决,家家户户不愁了吃喝。接着油米蛋肉菜丰富了,吃黏面就白馍成了平常事。再后来,新一代的农家娃会擀面的都不多了,街面上各种形式的面条一个电话送“货”上门,想吃地道的手工黏面,竟又成了奢望。

        如今,每次回家看望二老,母亲总会亲动手做一顿黏面,大家都吃地狼吞虎咽,似乎又回到了过去那艰苦的岁月,但其中的味道已经不同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富平人的黏(rán)面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