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篇》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注释】

▲叶[shè]公:古代“叶”用在地名上,读音是[shè],后来读音逐渐变成[yè],约定俗成,读叶[yè]公也对。

叶公,原名沈诸梁,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因封地在叶邑,故称叶公。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关于叶公的词语:“叶公好龙”,“水龙头”,“叶公论政”。

▲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根据《孔子年谱》记载:鲁哀公六年(前489年),孔子六十三岁,吴伐陈,楚来救,陈国大乱。孔子去陈。绝粮于陈蔡之间,遂适蔡,在负函(原是蔡国故地,现在属于楚国,叶公驻守于此)见叶公。

在《子路篇》13.16章记有“叶公问政”,钱穆《孔子传》说: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应在叶公问政前后。叶公是楚国贤臣,对孔子虽然敬仰,却没有真正与孔子打过交道,不知孔子为人,私下与子路打听孔子,子路不知道叶公问孔子的本意是什么,所以避之不答。

▲不对:不答。

▲女:通“汝”。

▲奚:何;怎么;为什么。

▲发愤忘食:“发愤”与“发奋”意思相近,都指振奋精神去做某事,“发愤”多了一层冲破某种阻力,下定决心去做的意思。

▲乐以忘忧:“乐”指乐于求道;乐趣,志向。《雍也篇》6.1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述而篇》7.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云尔:亦作“云耳”。用于语尾,表示如此而已。

【译文】

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何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愤时忘了吃饭,乐于求道而忘记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学而思】

对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敬其事、敏于行”进行了形象的描述。

【知识扩展】

“水龙头”: 叶公到叶邑上任不久,了解到该地水患严重,百姓苦不堪言。由于竹简不适合画水利施工图,他只能将自家的墙壁作为图纸,画沟绘渠。叶公又考虑到龙王是主管行云降雨的灵异神物,便在每个出水口画上龙,并称之为“水龙头”,以求风调雨顺。

“叶公好龙”: 与此同时,前来拜访的客人络绎不绝。有的客人见到墙壁上的水利施工图,不解其意,且又对叶公的地位、声誉暗生嫉妒,他们在出了叶公家的大门后,逢人便说:“人人皆知龙能腾云驾雾,而叶公却画龙不画云,可见他并不真的喜欢龙。”至汉朝时,文人刘向根据此事,在其所编的《新序·杂事》中,写下了“叶公见龙而走”的段子,成为后世“叶公好龙”之说的来源。

“叶公论政”: 楚昭王二十七年(前489年),孔子听说叶公政绩显赫,特意由蔡及叶,与叶公交流治国方略。在此期间,叶公不仅向孔子请教了治国方略,而且还同他讨论了伦理道德的标准问题。孔子主张当亲人犯罪时应“为亲者隐”(《论语·子路》第十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注:“隐”不是隐藏,是檃栝的隐,矫正木材弯曲的器具。这里就是矫正之意。) 而叶公主张应“大义灭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叶公论政”。

你可能感兴趣的:(《述而篇》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