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教育可能是“改开”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今天的教育可能是’改开’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这是近一个月以来,我听到张文质老师谈得最多的话题。

我不知道是该用“精准的断言”来形容,还是用“最美的预见”来高赞。总之,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觉得意味深长,更甚至于为教育的发展而焦虑,同时内心也感到一丝丝的悲痛与忧伤。

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我知道以我的才疏学浅我无法说得清道得明,但是无数次我的思绪蠢蠢欲动。

张老师的“断言”所指的是“改开”以来,想必“改开”指的是“改革开放”,迄今四十余年。我是1998年参加教育事业工作的,只不过短短24年的教育生涯经历。我不知道改革开放以来四十余年的前二十年历经了怎么的教育变革,但后二十年至今我记忆犹新。

从应试教育的“双基教育”到素质教育的“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一个核心”,我经历了八次教改。一切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能力。

全世界人民就是社会发展的主宰者,而老师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拥有“掌控未来能力”的主宰者的工程师。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每一次的变革,教育者都首当其冲去做好“应战”的准备,“以不变应万变”,也“以万变应万变”。

于是,复杂的社会发展“逼迫”着教育的不变变革。特别在这全球化信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育迎来了空前的挑战,行走在最困难时期变革之道。

何以困难?

相对来说,我只是一名西南边疆地区的普通教师,可谓井底之蛙,几乎没有考察过其他地区和学校的状况。所以所言“教育困难之处”不过自己的一面之词。

第一,教育公平之路漫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区学校占比巨大。虽然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掀起了轰轰烈烈“义教均衡”,并已迈上“优质均衡”大道。

但是,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公平之路”的漫长。无论是师资水平,还是教学设备,差距依然很大。

有了差距的“教育”发展,必然难免教育的等级化,名校、优生现象“名亡实存”,这样一来教育生态就收到极大的破坏。

我想,最近提出的“两年内完成民办教育改革”号召就是为“教育公平”提出的最美举措之一,期待不折不扣的真实服务于教改。

但是,众多的教育乱想,无不让我们提出一些质疑:敢问何以全面可能?敢问何以不折不扣?敢问何以落到实处?

不是我对教育没信心,莫大中国,漫长已成为必然。

第二,形式主义难以断根

说起形式主义,人人深恶痛疾。但我们或多或少又难以摆脱形式主义的强制,敢问现行教育有几多不是自欺欺人?真的满意了吗?做真教育了吗?真的激发学生自我发展了吗?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呼吁把现在的教育称之为“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走应是教育之路”?

我想问题的答案、根源在于不仅仅形式主义没有断根,而且有不断滋生之势。

很多时候,我们都很会自我安慰,都会认为问题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但是根除问题也势在必行。教育问题的解决是慢不得的,它留下的影响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人。

所以,各项教育政策的落实走形式主义、怠慢、打折扣等行为不是普通问题,可以说是在犯罪。但是,我们又何以能完全避免这一切呢?

第三,素养提升任重道远

好的教育是通情达理的家长、勤学努力的学生和认真负责的老师的有机结合,可以说这三个方面在教育中所付的责任是同等重要。

从人的成长的角度来看,从心理学方面而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且必须亲密结合。

但事实是家长或者监护人由于个人素养的不足,家庭教育缺位,导致孩子在家庭中缺少很多良好的引导和教育。纵观社会,不难发现很少有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而注重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越是农村地区这样的现象越严重。

从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这个要素来说,老师的教育教学素养的提升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然而,在多变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中,老师往往缺少学习,完成所需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素养欠缺。

甚至于成为一名能在教育的主体素养、专业素养、社会基本素养有所特长的优秀教师更为奇缺。造成教育教学资源困乏,优质师资紧缺等不利于现状。

当然,不同的地区所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所迎接的困难也有所差异。但是,作为一名用心做教育,甚至于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命业的教育者而言,不难感受到:

“今天的教育可能是’改开’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的教育可能是“改开”以来最困难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