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0】小心,语言是砂纸,在打磨着孩子的模样

如果是准备参加高中物理学课程的学生,被要求拿出一张白纸书写出牛顿第二定律,这一定会被视为疯狂的举动。没有学习又怎么会知晓。同样的情形,只是把课程换成高中心理课程,要求学生写出一段关于父母的描述,却显得很正常,不是吗?为什么?因为孩子每日里与父母朝夕相处,每日里都在向父母学习。

父母又是如何在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呢?能够被父母意识到的就要算与孩子的对话了。父母以为语言有着魔力,可以用来改变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那为什么孩子并没有按照父母的要求成为“好孩子”呢?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思维的家。”

心口合一叫做真诚,心口不一叫做虚伪。真诚之力可以断金,虚伪就毫无力道可言,一个“虚”字就让所有的话变成了废话,让所有的唠叨成了噪音。

一位母亲告诉我,儿子最近感冒身体不适,在生病中突然向她说:“妈妈,初中知识其实不难,只是我感觉自己努力来不及了。”这位母亲听过后内心既痛苦又快乐,为孩子无力摆脱现状痛苦,为孩子觉察觉知快乐。问我如何鼓励儿子,在两个月内全力一拼迎战中考。

针对孩子现状的分析少不得,能够让话语产生力量的不仅仅是说了什么,还有真诚的分享。与孩子分享人生中的故事,真诚的交流,为孩子赋能。

真诚的语言就像是管道,将父母的情感力量输到孩子的内心之中。这也意味着,父母要内心充满力量。父母要成为电源,才能给孩子充电,语言就是一根充电线。

积极生活的父母,本然就会浑身上下透出劲道,说出的话语也富有感染力。每一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成功者,要重新解构自己经历的各种各种故事。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屡败屡战的父母用行动很好的诠释了这样一条辩证规律,由此给孩子分享的自己人生故事也就真挚动人了。

自己的生活如同烂泥潭中的挣扎,告诉孩子要争气争上游,这就是一种“虚伪”。自己活不好,怎么能够帮助孩子活好。

“活好”二字并不是大富大贵、权掌大局、风生水起,而是从头到脚活出的一份自信、奋斗、阳光和对未来的希望。

全家吃饭时,父母唉声叹气牢骚满腹的家庭,难有孩子学业进步。孩子背负着两座大山,一座是课业负担,一座是来自父母的言语负能量。

语言对孩子的浸透能力是缓慢却深入骨髓的。一旦在孩子头脑中形成稳定的观念,拔除就非常困难。想想看,改变自己既定的一种看法是有多大的难度?

昨天晚间由我来陪女儿在家,在家庭自修课间隙,我对着一盏书灯发呆,女儿拿起书写板写字。等女儿又开始做计算题卡时,我拿来书写板一看,女儿上面写着“别放qi梦想啊”。我好奇的问女儿:“怎么会想到写这个句子呢?”女儿说:“这是从我心里流出来的话。”我告诉女儿:“爸爸相信你会成为文学博士的。”(对于七岁的小朋友,理想变了很多次,这个理想也是前几天我们聊天女儿探索出来的。)

我对每次女儿的对话都足够的认真,真诚,用心。每次对话,都在孩子这块璞玉上轻轻的打磨,孩子会灼灼生辉,在我的眼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1560】小心,语言是砂纸,在打磨着孩子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