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使命读书笔记2

《教育要回归人性的起点》

所以在小学阶段,孩子们记住的,往往都是老师对他的爱、对他的情感、对他的态度;到了中学阶段的孩子,表现出的是青春的理想与激情,对生命的觉悟与启迪;到了大学阶段,则更多关心学术上新颖的观点、独特的见解,与一种生命的立场;到了读硕士、博士时期,他们可能会对导师的研究方法、所拓展的领域、具体的文风、价值观等这些东西感兴趣。(119—120)

作为学校,作为教师,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 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才是合情合理的,而且“适合的教育”一定比“高效的教育”更加遵循人性的特点。

如果你想的是“适合的教育”你一定会去研究人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家庭背景,研究最适宜课堂的氛围,研究活动的形式,这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方式了 你会发现,“适合的教育”速度就慢下来了 。

“适合的教育 ”是具有回归性的,它会回归到人性,回归到儿童的特点,回归到在地性。

(点评:这里我觉得我的观点是 嗯,这里的所谓的在地性和张文质老师这本书前面提到的教育的本土性的概念是有一点关联的。第12页,教育就是要落地到位,不同的人们提供不同的教育服务,要回到一个真实的人身上,一个真实的情境中。这里张文质老师的观点就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和第65页尘埃中的教育学 也有密切的关联 我研究教育最重要的出发点是从研究生命本身出发,而不是从某些理论出发 我一直强调亲临现场,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这样从土壤里长出来的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学,是底层的教育学,是尘埃中的教育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的使命读书笔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