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可以赋予人力量,让一个人产生变好的念头并为之努力,还能让努力的效果得到放大。环境的力量远超个人努力,只是很多人浑然不知,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就自己。努力是看得见的,而环境因素却因为自己身在其中而很难觉察。所以很多人要么麻木地生活,不思进取;要么盲目地努力,收效甚微。
今天我为你们分享如何借势环境做到最高等级的成长,内容如下:
一、环境借势顺流而行
二、目标觉醒找到自己的目标
三、保持耐心不焦虑
首先说说第一个内容:环境借势顺流而行。如果偷懒比努力更成功,听起来是不是觉得不可能。
浙江大学的一位宿管阿姨,被学校的学习氛围感染,利用值班时间自学英语。在记者采访时她说:“看到你们楼层里人才济济,忙忙碌碌都是为了学习,我好像错过了这个时代,我要再变成一个学习的人。”
另一位宿管阿姨徐霞,2010年来到浙大,在与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她感受到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于是学起了画画。她说:“孩子们那么优秀,我也不能拖了后腿!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行?”现在她既有不少拿得出手的绘画作品,还成了一位吉他小能手。
很多人虽然有强烈的成长愿望,行动上也非常努力,但由于他们身处恶劣的成长环境,这些努力收获甚微。
你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你每天要见哪些人、做哪些事,这些人和事会直接影响你的思维与言行。因为人类大脑中有镜像神经元,它会让你无意识地模仿身边的人和事,所以若是周围的人经常做某些事情,你也会不自觉地学着做。比如当你看到别人在学习某项新技能时,你也会跟着学;当身边的人成天无所事事玩游戏,你也会跟随。这些都是潜意识活动,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受影响。
这也解释了另一种现象:一些学习成绩好的人,他们自己都搞不清为什么自己会学习好,因为他们确实没有像别人那样特别努力。但是追溯到他们生活的环境,也许能找到一点线索:或许他们的父母是知识分子,在家中学习是常态;或许他们的邻居玩伴都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看大人说话做事都动脑子;或许他们家中遍藏书籍,随手可以翻阅;又或许他们因为家境贫穷,生活中少有娱乐的诱惑和干扰,反而拥有了专注的环境和习惯等等。
总之,他们在某些特定环境的影响下,在学习动力、学习习惯或专注力上形成了无法察觉的优势。所以你要学会改变自己的环境。
接下来为你分享第二个内容:目标觉醒找到自己的目标
你一周了解了认知驱动的很多理念,你在认知驱动上有了一定的觉醒。
一是“愿望觉醒”,即一个人从不知道要变好到想要变好,从“浑浑噩噩”的状态转而开始对“美好生活”有了强烈的向往。
二是“方法觉醒”,即一个人从不知道怎么变好到知道怎么变好,其行动力从盲目的毅力支撑升级到科学的认知驱动。
三是“目标觉醒”,即一个人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努力去做成一件或多件对自己和他人有用的事,让自己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人。
一个人从睁眼到完全清醒不是一瞬间的事,它是一个逐渐实现的过程。所以“目标觉醒”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觉醒的最终依据,同时它也是个体成长的高级阶段,做到了就是最高等级的成长。
你要主动做成一件事,在没有外力的要求下,并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总之,你想养成习惯,那就让习惯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你想培养技能,那就让技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目标就是做成一件事的起点,你写下你的目标了吗?
最后为你分享第三个内容:保持耐心不焦虑。想清楚目标并非万事大吉,因为它只帮我们克服了避难趋易的天性,要想主动做成一件事,我们还得跨越急于求成这个障碍。
一个人精通一项技能大约需要7年时间,而很多人一辈子通常只学一项技能,如果以7年为周期,我们这一生其实可以活很多辈子……如果你把7年设为一辈子,你就可以彻底告别焦虑,不再急于求成。把心理标尺拉长到7年之后,所有的焦虑、浮躁一下子都消失了,你就会发现时间很充裕,一点都不着急了。这样你就可以阅读每一本书,不再追求数量,也不再追求速度,而是把“改变”作为衡量自己学习成果的标准,结果反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你开始尝试输出,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把所学知识重新关联并解释出来,结果不经意间拥有了写作深度长文的能力。
在7年周期的影响下,你开始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主动降低心理期待,告诉自己要能忍耐暂时的进步缓慢。从7年的时间跨度来看,当下的沉寂不算什么,相信只要盯着长久价值去持续学习和产出,就一定能走到复利曲线的拐点。所以即使在没人阅读、没人点赞、没人反馈的日子里,你也不会浮躁,不会因阅读量少而打乱自己的节奏。
如果我们真能在每个7年彻底做成一件事,那这一生的成就也将非常璀璨。这样的心态能够让人持续学习,终身成长。
今天和你们分享了《认知驱动—借势环境,做到最高等级的成长》,内容包括:一、环境借势顺流而行;二、目标觉醒找到自己的目标;三、保持耐心不焦虑。希望通过这本书让你的认知彻底有所改变,拥有自己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