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心 读《我们的信条》有感

      最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我们的信条》一文,佩服于陶行知先生在1926年就能提出这样着眼于教育未来的思想。时隔近百年,我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仍在继续,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百年之后,我们提出“扶贫先扶智”,作为教师的“希望工程”,支教岛应运而生,身为支教岛志愿教师之一,我因支教岛为祖国教育作出的贡献而自豪,也愿意将他作为一项终生事业来完成。

      “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从小生活在城市的我,总是觉得电视里那些边远山区的失学儿童离我非常遥远,直到在我工作的第二年申请去农村支教一年,才发现,原来贫困就在我们身边。村小学生活条件艰苦,也比不上留守孩子们的苦,他们缺钱,缺爸爸妈妈,更缺关注,仿佛是田边的那一丛杂草,没有人在意他们是怎样成长,有没有长歪。

      一年的支教时间很短,我的能力也很有限。在通讯不发达的当时,我没能与那些家庭保持联络,那些孩子们现在应该已经长大了,他们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无从得知。我对他们的挂念只能寄托于现在能帮助的农村孩子。

      陶行知先生的18条信条是一个常鸣钟,我们应该经常拿出来读一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晶心 读《我们的信条》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