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不仕的介子推:上下互相欺蒙,我不愿在此立身!

    春秋时期,晋献公之子重耳流亡在外,介子推忠心事主,和重耳共患危难,凡事无不尽心尽力。

    当时,追随重耳的还有多人,其中有五人颇有才干,为重耳所信任,他们是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

    一天,重耳和众人发誓说:

   “你们追随于我,忠心耿耿,他日我为君主,一定让你们永享富贵。”

    狐偃咎犯是重耳的舅舅,他当先说:

   “公子身遭大难,众人追随之功自不可埋没。公予只要不忘今日之誓言,我等死了亦可瞑目了。”

    介子推见众人兴高采烈,为将来的富贵十分向往,他便上前对重耳说:

“身处患难,当发愤苦干,多思复国大事,又何须在此妄谈将来富贵呢? 若为富贵而来,公子也不必奖赏其人,他必是别有企图,应当防范了。”

    此言令众人不悦,他们纷纷指责介子推挑拨离间,重耳制止了众人,口说:

    “介子推心怀大事,提醒我勿尚空谈,这是忠臣之义啊!”

    他当面谢过介子推,从此再不多谈将来封赏之事。


    秦缪公派兵护送重耳回国,行至黄河岸边,狐偃咎犯却对重耳说:

    “如今大功将成,公子自不需要我了。我随您走遍天下,饱尝艰辛,自知过错甚多,请让我离开吧。”

    重耳一怔,登时会意,他无奈说:

    “回晋之后,我当谨守誓言,重封功臣。如果我不能和舅舅同心合力,共享富贵,请黄河之神惩罚我。”

    重耳将一块玉璧投入河中,狐偃咎犯这才如释重负,满脸堆笑,再不言告退之事。

    介子推在旁观瞧,心中一冷,他冷笑着对别人说:

    “咎犯居功要挟,不是忠臣所为了。公子得返晋国,这是上天佑他,而咎犯却以为是自己的功劳,借此向公子讨价还价,太可耻了,我不愿和此人同居一处。”

    重耳归晋后即位为君,是为晋文公。他遍封功臣,一时却忘了封赏介子推。有人找到介子推,劝他当面向晋文公求封,还埋怨他有功不说,有功不争。介子推听之一笑道:

    “我追随主公,缘自一腔热血、满胸忠义,本无求富贵之心。我有无功劳,主公自有明断,何须我言呢?”

    看到受封赏之人得意忘形,介子推十分鄙视,他对自己的母亲说:

   “献公本有九子,如今却只剩下主公了,上天的意思就是让主公延续晋国,这岂是人为之功?那些人不知天高地厚,将此窃为己功,挂在嘴边,这不是欺天骗人吗?偷人家的财物,就是盗贼了,何况那些贪天之功的人呢? 如今臣下掩饰欺骗之罪,主公赏赐奸诈行为,上下互相欺蒙,我不愿在此立身!”

    介子推的母亲劝他当面向晋文公说明,介子推却百般不肯,他的母亲怪他说:

    “你有大功于国,不说就太委屈自己了。纵是你无心权位,又何不出口怨气,以让世人知道真相呢?”

    介子推更是不愿,他长叹道:

   “既知不忠之行,就要极力戒除。我指责别人的罪过却要效仿别人,其罪就更大了。我自表功劳,就等于追求富贵,口不对心;我泄愤宣扬,就等于让主公难堪,我不想这样,我们去隐居吧!”

    介子推于是逃至绵上山中,不再露面。�


    后来,晋文公悔悟,把绵上山周围的地方封给介子推,作为介子推的田产,号称介山。

你可能感兴趣的:(隐居不仕的介子推:上下互相欺蒙,我不愿在此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