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三点启示,这三种人需要注意了

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深以为然。

从小到大,自以为读了很多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涨了不少本事,可以顺顺利利过好这一生。

经历人世变幻后才发现,人生成功与否,靠的不全是才华和能力。能否把握为人处世的原则和道理,才至关重要。

《道德经》作为一部古代哲学著作,被世人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里面关于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修身养性的智慧与道理,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践行。

        1.自私的人,才华再高也没有用

《道德经》第七章讲:以其无私,故成其私。

天地之所以能长存,是因为他为的是天地之间的万物,而非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永存。

有道的人不计得失,反而成全了自己。

春秋时期,祁黄羊和解狐因治国理念不合,成了众人皆知的仇人。

一日,晋平公向祁黄羊征询南阳县县官的人选时,没想到祁黄羊却推荐了解狐。

而祁黄羊的理由是:“解狐虽与我意见不合,却是担任县官的最佳人选,我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耽误国家治理!”

晋平公见祁黄羊言之有理,便任命解狐为南阳县官,次日上任。

事实上,以祁黄羊的才华地位,本可推荐自己或者亲信的人,但他却摒弃心中私仇,推荐了解狐。

而祁黄羊也因心中无私,秉公处事,反而更加得到晋平公的信任和重用。

越是无私的人,最后往往越能成就自己。

相反,一个人即使才华横溢,能力突出,如果只顾一己之私,甚至损人利己,到头来终究还是一场空。

《三国演义》中的袁术,精通军事,善于带兵打仗,本可成就一番霸业,却将自己的一手好牌打成稀烂。

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袁术的下属孙坚做先锋,一路直捣黄龙。

而负责盟军总后勤的袁术,却担心孙坚做大,故意延缓粮草供给,导致盟军瓦解。

后来袁术乘机登基称帝,但却不顾百姓和士兵饥寒交迫,只顾自己贪图享乐,最终众叛亲离,落了个吐血而亡的结局。

一个只顾自己钱财利益,不顾他人生死冷暖的人,就算侥幸成功,也无法让人心悦诚服。

要知道这个社会没有真正的傻子,想与己方便,就要学会与人方便。

为别人点亮一盏灯,照亮的不仅仅是别人,还有自己。

        2.贪婪的人,拥有再多也没有用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要学会知足满足就不会感到屈辱,要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受到危害。

而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随着欲望的不断膨胀,而不停的在追求。

从追求健康稳定,到舒适安逸,再到豪华奢侈,甚至富可敌国、权倾天下。

似乎心中的那个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不管拥有多少,总还会觉得不够。

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但如果控制不住,就会滋生贪婪。 贪婪的大门一旦打开,就像洪水一样将你淹没。

伊索说: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寓言故事。

那个仅仅因为救了蛇的一条命,就在蛇的恩惠下,从一个贫穷农民当上宰相的人,不但不知足感恩,造福百姓,却在贪欲的驱使下,向蛇请求当皇帝。

面对救命恩人永无止尽的请求,蛇终于狠下决心把他一口吞下肚子里。

理由很简单:一个过渡贪婪的人,永远也不会满足,就算当了皇帝,他还会想要更大权利,更多利益。     

后来因“相”与“象”同音,演变为“人心不足蛇吞象”,意思就是人一旦变得贪婪,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害。     

诚然如此。   

贪婪就像一把火,如果不及时遏制,就会越烧越大,直至燎原。   

纵观历史,有多少人倒在了一个贪字上,即使拥有再多财富、再大权利,一旦贪得无厌,到头来只能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清朝大贪官和珅,官至正一品,拥有大小银号300多间,可谓大权在握,富甲一方,却依然每年贪污受贿高达4000万两白银,总资产达到8亿两白银之多。

却在50岁时,被嘉庆皇帝赐死在牢中,家产也全部抄没。

“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

那些贪婪不知止的人,就是在为自己掘坟墓。 慢慢人生路,我们应该学会与贪婪作斗争,与平静富足常作伴。

不“贪”不“贫”,不“婪”不“焚”

舍弃的是贪婪,得到的才是富足。

        3.高傲的人,能力再强也没有用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讲: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起脚尖站不稳;迈着大步难走远。

自视高明的人不明事理;高傲自大的人难以建功。

老舍说:骄傲自满是我们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自挖掘的。

很多时候,致使我们失败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就像秦朝末年的项梁,虽然英雄善战,能力出众,又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子,西楚霸王项羽之叔父,威信颇高。

但他却高傲自大,有勇无谋。

一次在起兵讨伐秦国的过程中,于东阿大败秦国大将章邯的军队,随后又占领刘邦、项羽二人均未攻下的定陶。

两次的胜利使项梁自高自满、自鸣得意了起来,而且还目中无人,嘲讽章邯早已吓破胆,不敢再战。

于是开始放松警惕,不练兵也不设防,整天吃喝玩乐。

不料,一日夜晚,章邯带兵偷袭,项梁军队一盘散沙,无力抵抗,全部被歼,项梁本人也死于沉醉之中。

“自矜者不长”。就是对项梁这种高傲自大之人最好的诠释。

生而为人,我们要有自信,但不要自负,更不要自大。

清朝雍正年间,有段关于戴震和他老师江永之间的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一日,戴震和江永同时面见皇上。

面对皇上的提问,戴震表现的沉着从容,稳重出色。

相比之下老师江永反而紧张哆嗦,频频失态,不禁让皇上有些失望。

但戴震却丝毫没有任何的自以为是,更不觉得自己的才学比老师有过人之处。

反而一直在推崇老师,为老师一时的紧张失态做辩护,积极向皇帝说明老师的才学远在他之上。

戴震谦虚礼让的为人,赢得了在场文武百官和皇上的一致赞赏,最后并被封为韩林大学士。

古人讲:惟谦是福。

谦让是一种品质,谦让的人,懂得为他人着想,内心宽容坦诚;谦让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支持;谦让的人,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人这一生,要学会不断做减法。

减去一份私心妄念,你会收获一份欢喜通透;

减去一份贪婪欲望,你会得到一份轻快洒脱;

减去一份高傲自大,你会增添一份素质修养。

愿你我都能修出一颗无私、知足、谦卑的心,在时光的流年里,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的三点启示,这三种人需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