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的思维开刀

        没了解批判性思维之前,总觉得它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理解不透,实践不了,迷迷糊糊,不知所云。选修了蓝方老师的课才知道批判性原来是这么实在。批判在我们的生活中带有贬义的色彩,意味着挑刺儿找茬儿,是不太友好的行为。批判其实是一种判断、重新审视的思维,是一种更加理性、客观的思考。

图片发自App

      人的思维有两套系统,系统一包括感觉、经验、本能,它的运行是无意且快速的;系统二包括逻辑、推理,需要有意识地启动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性和理性,蓝方老师把批判性思维比如成一台X关机:用系统一扫描系统二。批判性思维可以理解为思维的思维,用思维检查思维,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缺乏批判性思维,如"三省吾身",中国的言官制度就具有浓重的批判色彩,著名诗人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就是流传千古的批判文章。再如王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的过程,也是去伪存真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批判性思维。蓝方老师将我们平时的思维方法上升到了理论阶段,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批判性思维的强大与实用。

      我们该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蓝老师列举了中国式育儿标准:小时候胖,上学成绩好,长大挣钱多。这被家长普遍接受。然而它真的合理嘛?质疑是批判的开始,也是改变的开始。我们生活中有太多习以为常地看法和观念,我们常常受益于这些看法,但是他们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思维。熊猫老师的团建活动让我深深意识到了思维的局限性,无法跳出思维的局限性,我们就无法寻求新的发展。质疑之后,我们还得学会区分观点和事实,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观点和感受,与此如出一辙。事实有真伪,有对错;观点无所谓真伪对错,没有唯一答案。我们平常争论的焦点似乎都集中在观点上,每个人的经历、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志趣爱好都不同,往往会陷入无休止地争论,最后以一句"都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达到息事宁人的效果。如果是基于事实的讨论,是否能避免那些无益地争吵。美国曾经对性骚扰产生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之前普遍认为衣着暴露、颜值高会增大被性侵的可能,经过访问性侵者发现那些无力反抗、胆小懦弱的人更容易被性侵。这正是基于事实的讨论得出的结果。只有当我们意识到一些深信不疑的事实不过是观点,才有可能用开放的心态去探究其他的"观点",修正自己的看法,说服的基础是有事实说话,勿把论点当论据。

图片发自App

        面对媒体新闻,我们更应该用批判性思维看待,真正接近事实的新闻到底有多少呢?蓝老师告诉我们:现在有些媒体喜欢迎合大众情绪。为了检验信息新闻的真实性,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图片发自App

      如果不能正确地辨别新闻的真实性,我们很有可能被虚假新闻所误导,比如之前误传的乐天集团董事长说:中国人是没有骨气的。这明显属于误传,细思极恐,我们心中的情绪有多少是被虚假新闻误导了?为了判断论证的真实性,我们还要学会拆解论证结构,基本的模式如下:

图片发自App

        蓝老师运用了母亲劝阻孩子读书的案例,表面上母亲的逻辑都毫无问题,有理有据。却违背了论证的三个标准:可接受性、相关性、充分性。那如何说服母亲?大家绞尽脑汁,不得其法,我们明知道母亲的论证是有很大问题的,却找不到说服的方法。

图片发自App

百般争辩都被蓝老师驳回,还是蓝老师主动支招,进行了可能性分析,她罗列了孩子可能的选择,包括上大学、上职校、打工、当学徒、当网红、搞创业等等,然后进行利弊分析,这样的分析给了母亲更多的选择,逃离了她既定的思维陷阱。这样的论证,我们也没有提异议,欣然接受。在评价论证质量的学习中,设计到的理论和知识非常多,有类比归纳、溯因推理、实践论证、权衡论证、滑坡论证、幸存者谬论、稻草人理论、责任分散、多元无知理论,还有数学中的充分、必要条件,集合。太多的理论交织在一起,脑子里一团雾水,溯因推理给了我们一种寻找事物背后原因的基本方法:

图片发自App

        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习中如何运用?蓝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

图片发自App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不断追问,能够提炼出孩子的论证结构,作文、演讲、展示、辩论都能够提高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在阅读时可以整理出作者的理论框架,更有利于形成清晰的阅读思维。我们要勇于向自己的思维开刀,谨防落入思维的陷阱。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你的思维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