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记忆的痕迹》丨诺贝尔得主传奇人生告诉你记忆和科研的真相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说实话,《追寻记忆的真相》这本书我读得相当困难,虽然不至于读得我怀疑人生,但是备受打击是有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自己的理科知识储备实在是太差,这本书足足让我读了N多天,终于看完后才发现人家写的还是很清楚的,不光展现了伟大的科学家襟怀与抱负,还用详尽的语言、清晰的文笔、合适的角度为读者介绍了科学研究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自己又是如何参与到神经科学的研究中的。问题在于自己的生物学知识和理科知识背景的储备实在是欠缺。

埃里·坎德尔Eric R. Kandel1929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5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与文学专业1956年在纽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和霍华·休斯医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他一生致力于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因在记忆存储的神经机制研究中做出重大贡献,200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埃里·坎德尔Eric R. Kandel的职业生涯,正好和DNA的分子结构被发现重叠起来,在他进入医学院后不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的分子结构,给整个生物学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巨变。也因此,神经科学就成为了一门全新的学科浮现了出来,而坎德尔就正好全程见证并参与了这个新学科从无到有的整个经过,成为这门学科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奠基人之一。

神经科对记忆、情感、判断等心智活动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作为投身于这门学科的科研工作者来说,坎德尔为我们详细列举了他的科研生涯中的研究过程是什么样的:

从确定题目,到提出假说,寻找实验对象和方法,结识最为合适的合作者,直到项目最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并使之进入商业领域的整个过程,为科学爱好者和有志于科学事业的学生提供了行动的指引;同时,对于坎德尔本人而言,这也相当于他本人的科研自传。

在书中他不仅表达了个人对其生活和历史的感受和思考,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神经科学这个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人们如何开始用生物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和记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个领域得到了哪些发展,科学界又对未来怀有哪些愿景和期待。

坎德尔也写到了自己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詹姆·H.施瓦茨注意到很多没有科学背景的大众同样渴望了解这门新兴的学科:神经科学。本着对科研负责和传播精神,坎德尔和施瓦茨合著完成了《神经科学原理》,这本面向大学和医学院学生的导论性教材目前正在编撰第五版,可以说是这门学科入门的必备基础读物。

对于坎德尔来说,感到自己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感,因为可以用简单的术语来解释这门学科如何从早期科学家的理论和观察发展壮大,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只有坎德尔这样走在前列的人们能够有能力完成,而这些基础性的成果现在正在成为如今作为实验科学的生物学的一部分

坎德尔在维也纳度过的童年时光、在美国的求学生涯使坎德尔在未来的科研研究生涯中始终赋有神圣的使命感,坎德尔将自己对记忆问题的个人求索与最伟大的科学事业之一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尝试通过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来理解心智,对于普及记忆的生成和痕迹来说,应该也只有坎德尔和为数不多的几个科学家有能力完成这个科学普及传播的工作。

我们可以来看看坎德尔的叙述:

大众常常无法理解由阿尔茨海默病所引起的失忆和由于年龄增长带来的失忆这两种症状的区前者是不断恶化且破坏性很强的,后者相较而言是良性的。他们听说过认知增强剂,却不太清楚它们能有什么用。他们得知基因能够影响行为,而且某些基因的失调会引起精神和神经疾病,却不知晓致病机理。另外,人们还听说男女在天资上的性别差异会影响他们的学术和职业生涯,这是否意味着男人和女人的大脑有所不同?两者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吗

不得不说,也只有坎德尔这样的专业人士才知道如何采用个人的视角去解读科学,解读人类记忆形成的科学,所以这本书别人很难写得出来。

埃里·坎德尔站在脑科学前沿领域的大胆人生,他以分子生物学方法革新了我们对感受到的信息如何存储的认识。比如坎德尔用小鼠的反应来解释什么是习得性恐惧,他的描述就既理性又客观,还能娓娓道来为什么小鼠最终会形成恐惧性的记忆并将此记忆留存下来,最终获得固定的认知,这就是神经科学的本质造成的。

坎德尔还试图为我们这些对科学普及丝毫没有什么生日了解的普通读者来说,解释什么是复杂记忆。这些所谓的复杂记忆里有DNA的不可忽视的影响,毕竟神经科学是一门融汇了多门学科门类综合知识的新兴学科。

坎德尔甚至为普通的毫无科研经验的读者总结了这门科学基于的五个原理,以帮助更多的人来深入理解神经科学:

  1. 心智与大脑不可分离;
  2. 大脑的每一项心理功从最简单的反射到语言、音乐和艺术领域富有创造性的行都是由大脑不同区域特异性的神经环路实现的;
  3. 这些环路全部是由相同的基本信号传导单元,即神经细胞构成
  4. 神经环路通过特异性分子在神经细胞内和细胞之间产生信号
  5. 在数百万年的进化中,这些特异性信号分子被保留了下来,而且保持着原样。

如果你去了解多一点这本书的评价,你会看到诸如此类业界大咖的溢美之词:

埃里·坎德尔写出了一部绝佳作品,从头至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展现了神经科学在令人惊叹20世纪后半叶的壮丽图卷。坎德尔把个人经历与科学研究融为一体,他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广泛交流,使得科学成为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共同事业
奥利·萨克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著名科普畅销书作

《追寻记忆的痕迹》融自传、科学史和基础生物学于一炉,是一部无出其右的才华横溢之作。它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何谓流科学,以及如何创造流科学
E. O.威尔逊,美国科学院院士,被誉社会生物学之

恐怕没人能像坎德尔那样在细胞和分子的层面上推动人类记忆机制的研究。他破译大脑记忆密码的激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科学家。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伟大科学家如何进行思考,并带动了科学的发展
蒲慕明,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科学研究所所

言归正传,这本厚重的、页数达到455页之多的《追寻记忆的痕迹》我非常愿意推荐给你读,只是你需要比我多一些理科知识的储备,否则你会和我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被打击得信心全无,一度怀疑自己的智商。而事实上,这本书鼓舞了众多渴望走入科研领域去大展身手的青少年科学家的储备队员,在神经科学的后备力量储备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全文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寻记忆的痕迹》丨诺贝尔得主传奇人生告诉你记忆和科研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