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们谋生的行当(二)

“谋生的行当”这个说法要比“工作”听着亲切多了。不得不承认如今的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互联网也催生了一批新的职业。同时许多国家数量庞大的基础工作人员头上还悬着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这剑就是失业。现代化工业的高速发展向着自动化全速前进,这个过程必然淘汰那些穿梭在流水线的工人。这些工人的数量可想而知是巨大的。

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从另一个角度看倒也是对劳动阶层的解放——人们似乎不必要通过出卖廉价的劳动力获得报酬,这么看来似乎是某种进步。这点进步的代价是数字巨大的失业人口,失业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我这小老百姓是不需要忧心那么多的,毕竟我们还有国家,那些智库的专家通过这样那样的理论和模型总能找到一根缰绳拴住经济发展的走向,他们的脑袋可比我们聪明多了。只不过这种对失业的担忧偶然也会跳出来警醒自己不要安于现状,不然就会被淘汰。

所以身为“大众”中的一个,我们可以思考更多的问题也许是如果选择和对待我们“谋生的行当”。

现在我想换一个词——“职业”。这个词用来说明以下的观点显得更好些。大学时候院里开了一堂课,类似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那种,让我印象深刻的从来不是每节课来的大牛们,而是我惨烈的成绩。想了很久还是没有去问老师。前几天想到这个事情,我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这门无关紧要的课程老师要给我一个低分。在那篇提交上去的职业规划报告中,我大言不惭地写道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至于如何实现它、有哪些因素可以支撑我向着那样的路径走去似乎并没有提及。以及——那个职业和我的专业完全无关——至少老师希望看到的是类似于成为法官、律师之类的职业规划吧。现在想想那个关于要成为记者的职业规划真的太幼稚了,仅仅抱着对新闻工作的热情一股脑儿冲上去实在不像一个理性人的做法。今天我是真的把那个新闻记者的白日梦放下了,踏踏实实重新学着走路。但是对职业选择的思考仍然伴随着我。

”我到底要从事什么职业呢?“

这个问题现在一时半会仍然无法得到肯定的回答,所以我想再啰嗦一下另一个词,“工作”。工作,这个词听着要比“职业”不那么职业了,亲切多了。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可以胜任并得到报酬的工作,这一点上我想乐观一点,不管那份工作的性质是什么,报酬是否微薄,总还是能有那样的工作提供吧。从这里多少可以看出我还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工作”呢?David大致给出这些条件:

1、体面的收入;

2、充满挑战同时让人觉得能够应付;

3、有掌控感,能锻炼自己的自主性和判断力;

4、能与他人社交互动;

5、能感觉自己在改造世界、造福他人。

这五点大致是他对理想工作的期待。

老实说这样的理想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实现的,单是第一点就已经把许多人挡在了理想工作的门槛外。好在我们即使被挡在这样那样的大门外时,还有权利去做做美丽的梦。

关于第二点,充满挑战同时让人觉得能够应付,这一条也要加入我的理想工作的条件。随着年龄增长对自己的认识不断更贴向真实的自己,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偏爱有挑战性的东西,虽然挑战意味着一定程度上要付出更多,但单是那个挑战树在那里,就能给我战斗的动力。当然这个挑战一定要在自己掌控的范围内,超出一点还好,要是超出太多了,难以把控,始终不能从这样的挑战中获得成就感时,可能情况也就不是预期那样了。

第三点对于很多人的工作来说可能不是必要的,对我目前的工作来说,第三点完全是遥远美丽的乌托邦,但是对于自主性和判断力的美好期待仍然应该被认为是一份理想工作的必备条件。人要通过一份工作去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自主性和判断力能否得到充分展现对个体发展是重要的。

第四点仍然满足大多数人的工作状态。社交互动对人这个群体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反复强调了。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交是一种需求。生活在城市森林的人决然不是一个个的孤岛,当然这样的论调我也听了不少,如果说那些宣称个体在城市中是如孤岛一般存在着的,从这种论调中散发出来的孤独气息总能嗅出他对社交的渴望。承认我们有时候需要讲述、需要被倾听、有理解我们的对象,能够在某些方面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是一个现代人社交生活的必需品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普罗大众就是要认识到大多数情感都只能在和他者的互动中发酵,产生奇妙的反应,让我们也陶醉其中。

第五点就太难了。“改造世界、造福他人”这样的话一说出来就听着不切实际,如果在我母亲面前讲这种话是要被奚落的,不止她,这种话拿到大多数人面前讲都要被说成大话的。仔细想想,为什么人们会觉得这种话是不切实际的?我简单思考了一下,可能从根本上否认这种话的人,也从根本上否认了自己的能力。换句话说,认为改造世界、造福他人这样的话是不切实际的人,对自己的能力上限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消极的。形成这种消极认识的因素除了对自己能力本身不再能发展的认识外,还多少夹杂着对社会的消极认识。这不难理解,把这句话抛给大多数成年人,他们可能真的会一笑了之,年轻人就不一样。我就是年轻人,还处在对自己保持积极认识的阶段,也因对社会了解不够老辣所以对我们的社会信心满满,才会拿着“改造世界、造福他人”这样的口号冠在理想工作上。在这一点上,我要一生都做这样的年轻人。

“绝大多数人的尊严感和自我价值感都来自于谋生的行当。”

“绝大多数人都讨厌他们的工作。”

David如是说。

希望在尚且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能够从谋生的行当中建立起某些东西,也尝试着不再讨厌自己选择的工作。当然如果实在太讨厌某个工作,那换一份工作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我们谋生的行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