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痛经6年,我说:可否想过中医针灸?

朋友说:痛经6年,不知走了多少辛酸路......

我说:你可否想过中医针灸?

大家好,我是中西医万万啦,......呐,您可以试着点击头像“中医健康日记”关注我。一起学习中医,弘扬中医!

痛经中医也可以治疗,除了中药,还有针灸,其实怎么说呢,很多人接受不了针灸,是因为看着那么长的针就感到恐惧,觉得一定很疼,其实并不是这样,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生,针灸指力是很强的,基本不会怎么痛,而大多数人说针灸很痛,其实是夸大其词,我不知道各位是否遇到民间的某些人扎针,通过对比后你会发现,民间大多数人扎针是旋转进针,加上指力不足,针尖一直在皮上戳啊戳,半天扎不进去,这种不痛才怪!这不是我甩锅给民间的江湖医生,而是大部分都是这种,我的亲身经历和我的患者亲口口述的就是酱紫,当然,我也一直信奉一句话:“高手在民间“,民间还是有很多优秀的老中医的。

痛经,西医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大多数人特别是女孩子对这个疾病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在痛经时基本都是靠止痛药来缓解疼痛,但是你可以去百度,去问问合格的医生,止痛药到底有什么副作用,好了,话不多说,先来了解痛经,痛经是妇女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有的甚至放射到腰骶部位,甚至痛到难以忍受,有的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痛经的年龄大多以青年女性为多见,痛经从中医上讲原因常与受寒、饮食生冷、情志不调、起居不慎、先天禀赋、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痛经的基本病机对于实证是冲任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中医讲“不通则痛”,这是实证痛经的一个病机;另外呢,虚证主要是冲任虚损,胞宫、经脉失却濡养,中医讲“不荣则痛”这个是虚证痛经的另外一个病机。至于痛经的病位学过中医的都知道在胞宫,其发生大多与冲任及肝肾相关。

【辩证】

(一)实证

主症:多在经前或行经期小腹部剧烈的疼痛,甚至痛到不敢按压。

兼症:1、寒凝血瘀型:大多可以有小腹部的疼痛,甚至冷痛,更厉害的可以放射到大腿内侧,这种类型的痛经除了有上述症状体征,还有一个特殊的判断方法就是每当疼痛的时候,只要暖暖,热乎热乎疼痛就会缓解,来月经时经血量少,色紫暗,夹杂有血块,舌脉象主要是舌淡胖苔白,脉沉紧;2、气滞血瘀型:大多可以有小腹部胀痛,有时候可以放射到胸胁、乳房,这种类型的月经在来月经时大多不顺畅,经血的色呈紫暗杂有血块,每次疼痛血块排出后可以明显感觉疼痛减轻,舌脉象主要变现为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乾或涩。

(二)虚证

主症:行经期或经后小腹部或腰骶部断断续续的隐痛,喜欢揉一揉按按。

兼症:1、肾气亏虚型:痛经的时候呀可以有腰骶部隐隐作痛,来月经的时候经量少、色红,可以伴有头晕耳鸣,舌脉象表现为舌淡苔薄,脉沉细;2、气血型主要表现为小腹部缠绵疼痛,有空坠感,月经量少,经色淡,容易乏力,还会有头晕眼花等表现,舌脉象主要表现为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

(一)实证

治法: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取穴为:中极、三阴交、地机、次醪等

配穴主要有:寒凝血瘀配关元、归来并可以艾灸;气滞血瘀配太冲、血海等。

【解析】中极为任脉穴,能调理肝、脾、肾,活血止痛;地机为脾经郄穴,学过针灸学的都知道郄穴的作用,所以地机穴在此善于止痛治血,取之能行气活血止痛;次膠是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

【操作】中医讲“实则泻之”,故行针时毫针用泻法。

(二)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取穴为: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为:肾气亏损加太溪、肾俞;气血不足配气海、脾俞。

【解析】关元为任脉穴,又为全身强壮要穴,可补益肝肾,温养冲任:足三里为阳明胃经穴位,擅于补益气血;三阴交可调理肝、脾、肾,健脾益气养血。

【操作】还是那句话,虚则补之,毫针补法,可加灸。

【其他治疗方法】艾灸、中药方剂等等

声明:本文由本人首发于“中医健康日记”,我的个人公众号,关注我,一起学习中医,弘扬中医!

你可能感兴趣的:(朋友说:痛经6年,我说:可否想过中医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