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楚,你要去哪里?

翻开《让学生学会阅读》,这是一本曾经看过的书。读的时候频频点头,读完至今,只记得教了各类文体的教法,并附有课例,而后就没有了。

推荐序里,就是我最喜爱的玉贵老师写的文《为什么是蒋军晶》,她把两人的相识、交流以及自己的观感,细细道来。她所看见的,其实就是她很注重的一些方面:

“文本解读层层深入、独到,教学设计简洁有层次”“牵引自然,以学生为立足点,以学生为资源,设课精准,功力深厚”

“让文学作品成为课堂的主要素材,解构开放,循序精准设问,贴近学生,依学生的回答引路展学,深入意涵,拓展广阔”

“他在海涵与精致的图中惕厉磨炼,整合多样”“还学于生,以学引教,以生为本——受纳学生原初理解为最珍贵的教学资源,据此专业引路,导学展学。”

“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平起平坐”“‘看到’如何开放问题,海涵受纳,汇聚众议。引向重要的学习内容,聚焦重要语文能力的锻炼。”

读到这里,觉得惭愧,自己的课堂有时也挺有创意的,但是总觉得不够精致,匆匆忙忙,引以为憾。

其次,读到的是大陆语文教育与台湾的比较,重要来源于教材与考试的导向,老师的理念与培训,发人深思:

到底是整齐划一还是百花齐放,到底是语文味重要还是议题与内容为王?

我在这里看到的,是课程意识,而后是课堂中队内部和过程的检视,让学生学会、会学、想学,是有生命性、生成性、全体型和全面性。

细细读来,犹如听到老师瘦小而坚定的身影,在观课、在提问的情景。

第二篇,是蒋老师的自序,又一个激灵。

他问自己:我想培养怎样的孩子。他的答案让人有共鸣:

一是爱生活,向往精神生活,他带孩子进行各种活动,看似与语文搭边的综合实践,但更多的是让孩子更热爱生活,有精神的浪漫;

二是会思考、会发现的,我们的课堂,老师是权威,那些听到问题就举手回答的优等生是权威。

两篇读完,一是作为老师,是否还在研究教材,创设课程,看到学生的检视,二是作为老师,是否还在追问自己,对培养的人,有什么样的期许,有什么样的努力,汗颜!

期末遇到区抽测,全员战战兢兢,昏天黑地为成绩而战。一遍又一遍地听写、默写,进行专项训练、综合考试,计时,打分,心起起落落。

喜欢的,仍是做题快又好的孩子,那样的孩子教得舒心、放心,似乎与考试融二为一。

而班里有两三个孩子,则会让人着急。他们都爱阅读,但更喜欢说,不喜欢写,遇到标准化考试,启动慢错误多。

我能想见考完期末卷的那刻,孩子们会如何欢欣鼓舞,好像摆脱了一件苦差,而老师们也纾解了紧绷的心,似乎到了岸,但这样的教育教学,又怎会是理想的教育?

合上书,留待再读,这两篇序,让我自省!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清楚,你要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