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期【学生习作】

            1.不以成败论英雄

          文/野川中学102班  李苗苗

      今年东京奥运会,被无数国人抱于厚望的中国女排开局三连败,提前小组出局,无缘8强,令人抱憾。之后,她们重燃斗志,找回状态,以两连胜结束本次奥运之旅。但,你认为她们输了吗?

      不,她们输的只是一场比赛,而女排精神没有丢!带伤上阵的朱婷让人佩服——她为了备战奥运放弃手术,采取保守治疗。她缠着绷带,裹着固定板的手腕让人担心。而赛场上的她毫不在意,像个正常人,能拼则拼,不能拼也要拼。扣球,传球,拦网……每个动作都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除了朱婷,张常宁的表现也尤为出色。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单手转球的动作——发球前,她一手转球,两眼紧盯对手,三,二,一!球横跨球网,但对手似乎毫不惧怕,轻松对付。张常宁“怒”了,随着一声大喊,球也成了奋力的暴扣,国人站起来欢呼,女排成员欢呼,是的,没错,她得分了!接下来的比赛成员们越打越起劲,一分,两分,三分,Yes!阿根廷选手完败!场上响起了让人热血沸腾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女排成员们相拥而泣。是啊,这每一分背后的艰苦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她们坚信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俗话说:“爱拼才会赢。”中国女排的核心就是“拼”,女排精神不在于夺冠,而在于为了咬定冠军的目标,哪怕知道不会赢,也敢于拼搏,不轻言放弃,义无反顾。她们,不是在可能中争取肯定,而是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

      无畏无惧,一往无前,敢于冲锋,砥砺前行,便是她们精神的真实写照!

      【师评】作文选取了备受国人关注的女排比赛为素材,以赛场上朱婷和张常宁的表现为例,突出女排不惧伤痛,敢于拼搏,奋力征战的精神。两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精神,感染读者。(点评教师:崔丽华)

                2.真正的富有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文/北城中学48班  杨馨雅

      人们往往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富有。

                                        ——题记

      一边是被人羞辱、满眼含泪的蔡和森,一边是趾高气昂、却难掩心虚之鬼的刘俊卿,当徐特立老师拿起蔡和森碗里那块被刘俊卿丢弃的窝头时,我们就知道:刘俊卿输了!看着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最感动的一幕,我的内心被震撼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贫穷?什么是真正的富有?当看到蔡和森鼓起勇气把刘俊卿扔在一旁的窝头放回自己碗里,当看到徐特立老师默默将这窝头放到自己嘴里,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什么是贫穷?穿草鞋,打补丁,粗茶淡饭,省吃俭用就是贫穷?如果是,那这部剧里的穷人实在太多,除了王子鹏、陶斯咏之外应该都算。因为只有他们才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他们在乎吗?怎么我看到的是他们对富家少爷、小姐生活的不耻?他们迫切地想要从这光鲜的生活中挣脱,他们甚至渴望和毛泽东、蔡和森一样去过清贫的日子?

        而那个刘俊卿呢?在卖臭豆腐老爹的照料下,他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他把自己的才华都限定于摆脱贫穷阶级和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上,最终呢?虽然他穿起了西装革履,挎起了手枪,可是结果却身败名裂,四处逃亡,落得羞愧而死。他最看不上的蔡和森呢?为人正直善良,才华横溢。随母亲逃离封建家庭,虽然境况清贫,但他坦然面对,毫不在意他人眼光。为人子女,他学习闲暇,到大街上擦皮鞋,勤工俭学,主动为母亲分忧。作为哥哥,他无条件地宠溺妹妹蔡畅,用自己的力量给了最好的示范。他从未因出身卑微而埋怨,也不因贫苦身份而自卑,他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最终用他的不屈与奋斗,让自己拥有了真正的财富:伟大的充实的生命意义。

      再看徐特立先生,不也正符合了这项标准?他虽然挺像一个乞丐,身穿带有补丁的粗布衣,脚下是草鞋,坐不起轿子,买不起油纸伞,下雨了,还要穿着蓑衣,完全不像一位教书先生的样子。但也就是这样的一位乞丐先生,却有着全长沙城的教书先生中最高的收入和省议会副议长这样的名头。他明明可以吃山珍海味,穿名贵的西装,为什么却这样简朴?因为在他眼中没有名利与金钱,他心中装着的是那些买不起衣服,上不起学的穷孩子们。他用自己的收入,在家乡为那些孩子建了一所免费招生的小学,虽然外表贫穷,可他却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富有的真正含义。

      原来,真正的贫困与富有并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在于内心的丰富与满足。正如湖南第一师范的孔校长说过:“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在精神上是那么富有快乐。相反,如果只计较个人得失和私利,就算坐拥万贯家财,就算锦衣玉食,享尽荣华富贵,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将会是无尽的空虚。”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在的我们不必再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做真正富有的人。你说是吗?

      【师评】读一本喜欢的书,观一部喜欢的剧,从中感悟自己的人生。本篇读后感写作没有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而是精选剧中自己最有感触的一个点,将其细细剖开一一梳理,思考深刻。(点评教师:李平娟)

        3.那颗红星,照耀中国

            文/高平三中397班  郜浩林

      漫漫惊险长征路,铮铮不屈铁骨魂。

                                        ——题记

      百年之前,一颗红星照耀在中华大地上空,以其红色的光芒渐渐驱散旧中国的阴霾,缓缓打开新中国的篇章。同时,也吸引了美籍记者斯诺来华访问。这个暑假,我也在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带领下,和斯诺共赏红色中国!

      翻开这本珍贵的红色史册,百年的往事在脑海中翻腾不息。然而,最让我思绪万千的还是此书对红军长征的细致描写。

      文中,有这样一段短小却又直击人心的数据:红军长征总计18,088里,合约6000英里。共耗时368天,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五条终年盖雪。渡过24条河流,途经12个省份,占领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军阀的追剿。望着这骇人听闻的数字,谁不是深感其难?1万多里的路程,既让人捏把冷汗,又让人感慨万千,一个山穷水尽的由贫苦人组建的简陋的队伍,要装备没装备,要物资没物资,整日扛着土枪土炮在拼命厮杀。却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长征之路!

      要问他们为何能完成这项惊天壮举,自然是其不屈的红色的精神为其默默助力。坚韧不拔,不怕困难,乐观向上,这是对红色精神最好的诠释。1万多里的漫漫路途,绝不可能一帆风顺,定有千险万难来相阻。当时的红军,前有险要的路途,后有凶狠的追兵。在他人可能要直接放弃之时,红军却流传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慷慨诗歌。诉说其坚韧不惧难的本性,视困难如波浪泥丸,用尽一身热血,翻越名岷山,过大草地,渡金沙江,夺大渡河……将困难踩在脚下,为革命带来红色希望!在历经万难之时,红军的意志依旧不被打垮。他们穿行于山林之间,洋溢于赞歌之中。每个人身上都有乐观向上的精神,使其在面对更大的困难之时,也能微笑面对。这才有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昂扬战歌!

      回到现实生活之中,我们是否也像红军战士一样不怕困难,乐观向上呢?相反,在我自身中,更多的是遇难想退,稍有打击便消极失落。然而,在我放弃之后,迎来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个更大的困难。现在看来,放弃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才是迎来胜利的希望。遇到事情不坚持努力一下,岂知能否成功?哪怕前方荆棘密布,坚持下去,便是终点的花园。遇到困难不被打垮,不仅是一种乐观的意志,更是一种风采。不论前方有多少坎坷,总是笑脸面对,结局也会对你笑脸相迎!红色精神不仅帮助红军踏遍千山万水,更教会了我遇事不弃,微笑相迎!

      如今,我们正值大好年华。先辈的足迹已停留在我们脚下,以后的路仍要我们去踏足。红星熠熠生辉,精神永不褪色!未来的“长征”会有千难万阻,但只要以先辈为标,坚韧不拔,不怕困难,乐观向上,便可大步向前,昂扬迈进。

      让那颗璀璨的红星照耀中华大地,也照亮我们自己!

      【师评】读书就是要读自己。文章从作品中引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生发开来,延伸下去,谈了长征对自我的影响,重点突出,角度靓丽。(点评教师:张永刚)

              4.他们的青春

          文/高平三中  396班陈思琪

      上学期阅读完《红岩》,《红岩》里江姐的誓死不屈,成岗的坚韧不拔,许云峰的舍己为人,刘思扬的永忠于党……或许是因为他们是成年人,与其说是学习他们的精神,我更多的是钦佩和信仰。

      这个暑假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更多的是振作和羞愧,相比较同为青年,他们的青春历程……

      周恩来从小时候受家庭影响,读一些巨著和报纸,才十几岁就已经十分注重学习,如饥似渴,去外国学习还同时旁听两个学校的课程。正值青年就去领导五四运动的学生罢课,去勇敢抗争这个不平等的社会。

      毛泽东从出生6岁就开始干农活,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才10岁出头就具有高度的批判精神,利用古语谚语来抨击父亲不正确的言论,在他读广泛书籍时,改造中国的萌芽迸发在他心中,一连接一连的不平等事件也培养了他抗争意识。

      不说这些伟人,大多数的红军战士也就只是16 17岁的青少年罢了,他们都知道有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是一场持久战,但还是义无反顾的前行,毫不退缩,在粮食缺乏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还在快速前行与敌人战斗。充分展现了他们独有的无畏忠诚,乐观主义精神。在强渡安顺场和泸定桥时,红军战士九死一生,但仍有很多人挺身而出,一人接一人的掉落,一人接一人的弥补,他们心中都有胜利就是生命,失败必然是死亡的信念!

      还有那些红小鬼,年龄就是11~16岁,在红军少年先锋队充当传令兵,勤务员,号兵侦察员等职责,有的还上过战场。有很多少先队员都被俘虏了,但是还有源源不断的孩子加入少先队,那是独属于他们的纯真,勇敢。

      总的来说,和我们年纪相仿的这些“红军战士,红小鬼”,他们的青春要不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或者是为中国之解放而战斗,为国家献身,像一颗颗红星闪耀着,见证助力中国的崛起,是他们创造了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比较我们现在,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既没有崛起也不用解放,那我们的青春应该是怎样的呢?

      没有为中华之崛起那就为中华之更强而读书,先拥有扎实的学识基础,才能创造辉煌,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没有为中国之解放那就为中国之荣耀而拼搏,像每年的奥运会有几百多个运动员参加,他们大显身手,为中国争得荣耀,显现中国各方面的优秀,发挥特长也是为祖国争光的一种方式。

      不负青春,让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烙下你努力的印记,将这红星代代相传,为中华之更强而读书,为中国之荣耀而拼搏,让祖国变得更强!

    【师评】读后感,重点谈感。文章紧紧抓住“青春”这个中心词,谈了自己的深刻体会。这里有名著内容的提炼,有作品与现实的对比,也有发自肺腑的反省。(点评教师:张永刚)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876期【学生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