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二部,第十六章,第六节)

            第十六章 排除异己崇熙宁

                        第六节 复河湟

前文说过,公元1099年九月,大将王赡收复了河湟的青唐、邈川,改为鄯州和湟州,王赡知鄯州,王厚知湟州。

但几个月后,即公元1100年三月,羌民造反,王赡退出鄯州,朝廷让王厚也放弃湟州。

公元1102年十二月,蔡京、蔡卞想建功立业,推荐王厚为统帅,高永年为副帅,统军十万再次征讨鄯州、湟州等河湟地区。

蔡京和童贯关系铁,因对赵佶道:“童贯曾经出使陕右地方,熟知五路事宜及各将的能力,请依前朝李宪的惯例,让童贯为监军。”赵佶准奏。

公元1103年四月,童贯走马上任,赶到大军驻地湟州边界,大军整装待发之际,童贯却接到赵佶的手诏,原来,几天前,皇宫内太乙宫莫名失火,赵佶认为不吉利,让童贯停止进军。

童贯看完赵佶手诏后,一言不发,将手诏塞入军靴中,王厚问有什么事?童贯道:“皇上让我们赶快成功!”

大军随即出征,由此可见,童贯并非一无是处,而是有些担当,有些胆量,有些主见的,还有些战略眼光。

当时,吐蕃大酋长多罗巴阴谋恢复唃嘶啰政权,听大宋军来,聚众抵抗。王厚宣言就地驻杂,并不进军,多罗巴纯朴无知,信以为真,并未防备。

王厚暗中和副帅高永年从另一条道路杀到湟州,多罗巴让三个儿子领着几万人仓促应战,王厚等养精蓄锐,有备而来,攻势凶猛,迅速斩杀了多罗巴的两个儿子,唯有小儿子阿蒙身中流箭而逃,路遇多罗巴,一起逃之夭夭,羌军溃散,六月,湟州收复。

王厚收复湟州后,并未急着进军鄯州,而是巩固湟州的防守,步步为营进逼鄯州。

公元1103年四月,王厚、童贯率大军从湟州出发,命高永年统左军顺宗水向北,部将张诚统右军顺宗谷向南,王厚亲帅大军奔绥远,三路军汇集宗哥川。

羌兵依靠北山,在宗水列阵,羌人首领罗撒张黄盖伞,树立大旗,登高指挥作战。见大宋中军旗帜,鼓噪而来。

王厚指挥强弩迎面射击,羌兵畏惧大宋弓弩而退,王厚又并命骑兵登山攻击羌兵首领罗撒背部。

正在难分难解之中,张诚右军从水路杀到,刚好一阵大风从东南刮起,迎面吹向羌兵,扬沙蔽目,羌兵睁不开眼,随即大败,宋军斩首四千三百级,俘虏三千人,羌人首领罗撒见势不妙,一人纵马狂奔。

大宋杀至鄯州城下,鄯州守军开门投降。

王厚分析罗撒必定奔走青唐老城,想派军连夜追击,童贯认为追赶不上,图费军力,不同意,后来大军又攻下青唐老城,得知罗撒果然在青唐老城留了一宿,童贯后悔不迭。

王厚乘胜将大军奔廓州,廓州羌人首领落施军令结率城投降,大宋收复廓州。至此,河湟地区正式纳入大宋版图,吐蕃政权就此覆灭,这算是蔡京在相位拿得出手的政绩。也是赵佶前期的辉煌。

五月,因王厚、童贯等收复河湟,封蔡京为嘉国公,加封司空;王厚超拔为武胜军节度留后;童贯为襄州观察使。

内侍加官为地方观察使,童贯是大宋第一人,以后他还创造了宦官的很多第一。当初,太宗不授王继恩宣徽使,真宗打算以刘承规为节度使,宰相坚持不同意而止,先祖深谋远虑、防微杜渐,都是防止宦官擅权弄柄,祸乱国家。可是到了赵佶手里,不仅有童贯开先河,还有梁师成继其后,良规毁于一旦!


佐料:据陆游《家世旧闻》记载,蔡京和童贯最初的交往,又是另外一个版本。

蔡京在公元1100年前后,贬居在浙江杭州,王皇后派遣内侍童贯到杭州天竺山寺庙向观音菩萨求子嗣。

蔡京一贯注意和宫中内侍交往,但是他不认识童贯,听到消息后,便特意到天竺山出口等候,童贯从山里出来后,蔡京极力邀请童贯一起饮宴。两人喝得很嗨,席间,蔡京问:“请问,祈祷皇帝子嗣用什么物事做法事?”

童贯实话实说了。蔡京假装大惊失色,道:“富贵人家求子,也不至于这样寒酸啊?”

童贯无奈地回答:“宫里哪有什么钱啊?”

蔡京又叹息道:“朝廷怎么这样不明事理,国家府库,如山如海,哪一件不是皇上的东西啊?”蔡京的一番话,说到童贯心坎里了。

童贯回宫后,四处宣扬蔡京的这番高论,于是宫里受赵佶宠信的各色人等,人人恨不得蔡京回来作宰相。

蔡京被大用后,为报答童贯的大力推荐,因此对赵佶说起李宪的惯例,并称李宪已老,西边事应该用皇上信得过的内臣,童贯虽然年少,却是奇才,于是赵佶起用童贯处置边事。

这则典故,笔者多少有点怀疑,因为到公元1103年时,童贯已经五十岁,并不年轻,何来“年少”之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二部,第十六章,第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