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柳条编织历史,用实践探索文明

      临沭柳编是产自山东临沭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该县白旄镇柳庄的植柳编柳历史最早见于1400多年前的唐朝初年。明朝永乐年间,青云、白旄等地村民,就将杞柳编织成逢年过节出门串亲戚的箢子(相当于手提袋)、餐饮炊具用的笊篱(相当于漏勺)、储粮藏物用的箱篓等工具,供人们生产和生活使用。柳编在临沭县已有1400年的传承历史,更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为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沭柳编的历史与现状,促进其传承与发展,今年暑假,曲阜师范大学彩遗拾忆队的临沂小分队成员路迪参观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的杨进邦工作室,有幸采访到柳编制作技艺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进邦先生,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实践过程与刘一霖、王文雅、陆昶三位成员进行现场转播,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共同讨论。

      在确定实践对象之后,成员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到了柳编的历史与现状并得知了杨进邦先生。杨先生是柳编制作技艺传承人,也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不仅如此,杨先生的许多作品还获得过多个奖项。他们在网上联系到了杨先生,在说明了实践目的和意义之后,杨先生热情地答应了参观工作室的请求。

      在实地实践之前,实践成员们先进行了大体的任务规划,包括问题采访、图文记录、后期设计等。由于受到临沂疫情的影响,小组成员们决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方式,成员路迪进行线下实践,其余三人则利用腾讯会议进行线上实践,以便实时参与,共同在确定大体的流程之后,在与杨先生协商确定了拜访时间之后,开始了实地实践。

      实践当天,杨先生首先向成员们展示了工作室中各种各样、形色各异的柳编作品,小到可以挂在书上的柳编葫芦,大到栩栩如生的柳编中国龙;从美观的装饰品花盆摆件等,到使用的柳编挎包水壶甚至磨台。柳编可以用来制作的工艺品种类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为现代社会传播了美轮美奂的手工编织艺术。

      在观赏完各式各样精美的柳编作品之后,杨先生为成员们介绍了更多关于柳编的知识,让大家受益匪浅。杨先生提到,柳编作为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术之一,不仅低碳环保、用途众多,而且适合老弱残孺等剩余劳动力,为他们提供了优质的就业平台,因此柳编不仅创造了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培养了无数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临沭柳编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出口国外,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现如今已经成为临沭县规模宏大的支柱行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些年来,政府对临沭柳编的发展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政府服务、企业发展、多方获利的一条龙产业链。除了柳编带来的社会效益,柳编本身精致而巧妙的制作工艺也令成员们叹为观止。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柳编工人也在不断探索新材料、新编法、新工艺、新造型、新用途等,他们在传统柳编工艺上加以继承和创新,不断提高柳编的艺术性和实用性。柳编的编法多种多样,在实践过程中,成员路迪还体验了柳编的制作,亲身感受到了柳编的奇妙魅力,可谓是不虚此行。

      最后,杨先生告诉成员们,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离开家乡闯一闯,而真正“坐得住,留得下”的柳编继承人已经越来越少,甚至面临失传的危机,作为临沭柳编的代表性传承人,杨老师一直将柳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传承和发扬柳编文化,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临沭柳编的发展也因此更加顺利,由此可见政府在非遗传承方面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二是媒体的宣传推广。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柳编的宣传方式也该与时俱进,利用短视频平台等网络途径进行推广,可以让临沭柳编进入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视野,进而吸引更多传承柳编、发展柳编的新鲜血液和中坚力量;三是青年人才的加入。如今大部分都柳编工匠和传承者都是年长者或者无法外出闯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传承力量的后劲不足,因而对青年人才的需求异常强烈。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非遗文化教育,加强青年人才对柳编继承的责任感,吸引青年人才加入到柳编的发展和传承力量中去。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柳编与现代社会的适配度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手工艺品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能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它在现代社会中成为广为人知的一部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对临沭柳编的传承,因为传承不是个人的责任,而是文化的需求。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成员们认识到临沭柳编的独特魅力,但它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应该仅仅寄希望于社会的扶持和责任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现代社会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将其从“不食人间烟火”转变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才是真正的传承。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柳条编织历史,用实践探索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