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的勇气心理学

        在知乎里面了解到关于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些信息。于是找到了这本《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的作者,在学习了十几年弗洛伊德式心理学后,偶然发现了阿德勒的一本书,对阿德勒否认心灵创伤、把原因论转换为目的论的哥白尼式的转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进一步了解了阿德勒心理学框架,并采用哲人和青年对话的形式,将我们不能很快领悟的观点用苏格拉底式的辩论展现出来。不得不说,阅读过程中我的思维总是倒向青年人的视角,不自觉地和弗洛伊德式心理学思维重合,和青年一样与阿德勒心理学哲人对抗。

        显然,一本书不能让我完全接受阿德勒心理学全部观点,但在哲人与青年的对话中,我着实收获了很多角度更好的心理学知识。

        两种心理学流派的主要区别在于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是“拥有的心理学”,继而就会转入决定论。另一方面,阿德勒心理学是“使用的心理学”,明确指出起决定作用的只有我自己。

        虽然我也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类古语蕴含的道理,但落实到生活事务的处理和情绪变化时,还是会倾向于把他人因素的影响摆在很重要的,具有一定决定作用的位置上,也就是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原因论”式的思维,强调现在发生的一切都是内外原因,局部与整体因素决定的。

        而阿德勒心理学强调在现实里,个人的生活方式完全是自己的选择决定的。他并没有从善恶道德问题来区分直面人生课题和逃避人生课题两种行为,而是着眼于“勇气”,从内因说明只有转变自己的思维,直面自己内在真正缺乏的勇气,才能撕破人生谎言。

        一时间我也像青年人一样觉得哲人的思想太绝对,认为他不懂每个人的真实处境,就没有资格说这样结果全都归咎于自己的话,但是,真正的了解直面人生课题,真正的了解自己缺乏的“勇气”后,哲人的话又像阳光一样让人豁然开朗了。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所必须面对的有以下三个命题。

人生的三大课题

        直面交友课题,工作课题,爱的课题都必须要正确对待人际关系。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无法独自完成这些课题。让读者理解这一点后,阿德勒提出“他者贡献”“共同体意识”等一系列概念,在社会扮演好社会角色,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人们其实也享受了自己给予的自由,这种内心的幸福感不一定会有相对应的外在形式(社会回馈)具象化体现,但是个体内心会因为在实现真正扎根内心的人生课题,会感受到满足,这样的满足感,就是难能可贵的真正幸福。

其实,当人们不一味满足社会各界对自己身份的要求,而是分离出自己的人生课题,抛开阻碍完成这些课题的枷锁时,就已经做好了被讨厌的勇气,而从这里开始,他就在一步步走向真正的幸福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的勇气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