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直捣黄龙的宋孝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有才难以施展?

在南宋的历史上,有一位比较杰出的皇帝,他在国家政权建设,以及光复宋朝河山上都有一定的贡献,他就是宋孝宗赵昚。

宋孝宗赵昚(公元1127年~公元1194年),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秀王赵子偁之子,南宋的第二位皇帝。

赵昚做为一个藩王之子,本来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公元1129年,金兵攻打扬州,宋高宗赵构受到惊吓染病,没了生育能力,而高宗唯一的子嗣也夭折了。

高宗无奈,在大臣们的劝说下,决定在“伯”字辈的宗室人员中选个储君。经过比较遴选,伯琮和伯浩被高宗选中。开始的时侯,高宗倾向身体强壮有力的伯浩,但是通过一件事的观察,高宗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一次,高宗召二人谈话,一只猫从两人身边走过。伯琮不为所动,伯浩却向猫踢了一脚,高宗见状,觉得伯浩不够沉稳庄重,难担大任,决定留下六岁的伯琛在宫中,赐名瑗。

伯琮入宫后,引起宠妃吴才人不满。在吴才人的丛恿下,高宗又将另一个宗室子弟,五岁的赵伯玖接入宫中,并赐名璩。宫中两储并立,引起了大臣们的担心。大臣赵鼎请求让赵瑗到资善堂读书,并请名师教授他知识,赵瑗天性聪明,勤奋刻苦,深得高中喜爱。在赵瑗十五岁时,就开始让他接触政务。

赵瑷是个是非分明,有主见有能力的人。他对主降派的奸相秦桧很反感,经常与他针锋相对,引起秦桧内心恐慌,便常在高宗面前劝说罢免赵瑷皇储身份。高宗知道他的用意,根本不为所动。

赵璩与赵瑷究竟确立谁为储君,高宗决定考量二人一下。他赐给二人各十名美人,过了一些时日后,又将美人全部召回,命人查验。送给赵璩的美人,全部破瓜;而速给赵瑷的美人,还是冰洁之身。高宗遂决定立赵瑷为储君。

从这点看,有两种可能让赵瑗胜出。一种可能,赵瑷真的洁身自好,不为美色所动,让高宗放心他不会因色误国。另一种可能是赵瑗很聪明,识破了高宗考察之计,因此克制隐忍,蒙敝了高宗,是韬晦之策。

公元1162年,金兵刚退不久,主战派和主和派斗争不断。高宗被弄得心烦意乱,决定让位给赵瑷,自己当太上皇,过几天消停日子。

这年六月,赵瑗改名为赵眘,即皇帝位,即宋孝宗。

孝宗登基后,马上给蒙冤的岳飞父子平反,追谥其官爵,还让岳家子孙出来做官。重用主战的抗金名将张浚,意图北伐,收复失地。他的这些举措,顺应了民心,朝廷的风气振作了起来。

张浚在孝宗的支持和授意下,誓师北伐。他手下大将李显忠渡江后,陆续收复了灵壁,虹县等地,随后又攻克宿州,杀死金兵数千,俘获了万余人,有力鼓舞了全民抗金的士气。

但没过多久,李显宗被金国重兵围困,虽几次退敌,但因军队内乱,折了士气,最终寡不敌众,损失惨重难支而致失败。

北伐失利,朝中主和派开始蠢蠢而动,他们诋毁北伐政策,攻击主战的大臣,提出与金国议和的主张。孝宗也因此次失利,没了主意,启用秦桧余党汤思退为相。

汤思退为相后,打击主战派大臣,张浚被罢官,不久就死去了。金兵发兵南下,攻城掠地,准备南下。孝宗被逼议和,史称“隆兴和议”。此议虽然南宋不再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地位稍作改善,但仍使南宋各受屈辱。

孝宗北伐失利,但仍不忘复国之愿。他积极备战,整军经武,选拨抗金良将。但此时的南宋随着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人的故去,己是将才调敝,几无良将可用。唯一的良将虞允文,虽被重用,但也因劳累过度病亡。外无将可用,内有高宗和主和派市掣肘,孝宗失望已极,不再奢望北伐。

对外武功无望,孝宗把目光转向内政治理上。他减免税赋,兴修水利,积极鼓励农业生产,注重民生。在文化和思想上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倡导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繁荣文化市场。在他为帝的这段时间,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文人学者和思想家,如朱熹,叶适,陆游,辛弃疾等人。

孝宗很注重孝道,对高宗很孝心。高宗虽然退位,但时常于预朝政。每当意见不和时,孝宗都恭让高宗,尽可能不惹高宗生气。

高宗病重,孝宗日夜侍奉床边。高宗病亡后,孝宗很伤心,下记为高宗守孝三年,守孝期间,素食少餐,以致消瘦。吴妃心疼他,就让人偷偷在他的饭食里加一点鸡汤,被孝宗发现后,气得将她赶出后宫。

公元1189年,金世宗病死,他年仅二十一岁的孙子完颜璟继位,即金章宗。按照隆兴和议,六十多岁的孝宗要向一个娃娃称侄。孝宗不愿,就把皇位让给太子赵惇,自己当太上皇。

赵惇皇后李氏是个霸道歹毒之人,她与孝宗关系不好,就常在赵惇面前挑拨父子俩的关系,父子关系渐渐疏远,就连赵惇生病,孝宗想见见儿子,都被李氏阻挡,更别说平时了。

孝宗因此心情郁闷,加之身体不好,病情越来越重。

公元1194年,连儿子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的孝宗,孤独病逝于重华宫,时年六十八岁。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能力直捣黄龙的宋孝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有才难以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