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优秀的孩子,越容易不自信?

【美可玩故事】,用梦想点亮孩子的未来!

大家好,我是Maco.

“哇,原来丽丽跳舞跳得这么好呀!”

妈妈抢答:一般一般吧,这才哪到哪啊,我就是看她太闹腾才让她来学舞蹈的,随便跳跳。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呀。

其实,大部分父母看到孩子取得一定的进步,心里比谁都要开心,但当着孩子的面总要说两句口是心非的谦虚话,殊不知这样却很容易毁了一个孩子。

有一位妈妈为了让女儿丽丽有个好的未来,对待丽丽很严格,也付出了很多。从丽丽出生后,就经常给丽丽读唐诗宋词。

丽丽也很争气,不满2岁就会背诵《岳阳楼记》,3岁时便可讲出几千字的《哪吒闹海》,不到4岁时,就独自解开了九连环。

可每当家里来客人,女儿得到别人赞赏的目光和夸奖时,妈妈很得意却“谦虚”地对别人说:

“这没什么,这么大了还要我喂饭,上厕所了还要我擦屁股,没用的东西!”

每当亲戚朋友夸奖丽丽时,这位妈妈总是想出各种事情说丽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嘲讽贬低孩子。

丽丽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在意别人的评价,总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她开始为别人的评价而活,而不是为自己。

而这一切只因为妈妈从没赞扬过丽丽,而只是一味地贬低。

而另一位小女孩虹虹,因为因为掌握不住颤音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虹虹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

哭着哭着,虹虹低声唱起来。

“唱得真好!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说完后,站起来独自走了。

虹虹第二天再去时,老人还坐在原来的位置上,虹虹又唱起来,老人聚精会神地听着,陶醉其中。

就这样,过了许多年,虹虹也成了有名的歌星!

成名后的虹虹特意去公园找老人,知情人告诉她:

“老人死了,他聋了二十年了。”

虹虹惊呆了!那个天天聚精会神听她唱歌并热情赞扬的老人竟然是个聋子。

当孩子的小进步、小成果被忽略时,往往容易失去努力的方向。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依赖大人的评价来给自己找到定位。

但是,父母的过度谦虚,却容易让他们信以为真!

长久下去,孩子在面对夸奖时,他们会诚惶诚恐地表示:

“我没有你们想得那么好”。

心理学中把这一表现被称为“冒充者综合征”

冒充综合征,又称自我否定倾向。

简单地说,就是对自己的优点、成就产生怀疑,不敢承认自己的优秀,不断地否定自己。

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父母不愿意夸奖孩子,害怕孩子骄傲。

但是,从小缺乏“被夸”的孩子,因为经常得不到肯定,长大后被人夸奖时,会觉得不真实、不适应。

相反,父母懂得发自内心地夸奖孩子,孩子感受到“被肯定”带来的积极情绪,才会慢慢内化为自我肯定。

但是,这里不得不提醒,很多家长在夸奖孩子时,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习惯夸赞孩子的天赋”,比如夸孩子“你真聪明”“你真漂亮”等。

这些话虽然都是赞美之词,可实际上却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因为“智商”和“外貌”等因素是与生俱来的,很难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改变。

所以,孩子在遇到失败时就会想:

“为什么我输给了别人?肯定是因为我不够聪明。”

一旦孩子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此,就会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力,并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产生怀疑,认为那不过是自己的运气好罢了。

父母给予孩子的夸赞,到最后反而成了孩子否定、怀疑自己能力的基础。

如何帮孩子摆脱“自我否定”的陷阱?

假如你的孩子受“冒充者综合征”的困扰,可以尝试以下办法:

①引导孩子设置合理的目标

具有“冒充者”心态的孩子,通常会有完美主义倾向,想着一定要把事情做到最好,以避免让他人发现自身的不足。

可实际上,过于执着这一点的孩子,不仅很难把每件事都做到完美,反而还会给自己带来负担。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完美主义”性格的养成,往往来源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期望和高要求。

因此,父母要理性判断,引导孩子设置合理的目标与期望,允许孩子出错和失败。

当孩子察觉到“即使自己失败,在父母眼里依然是优秀的”,他便不再需要用大把的“完美成果”来证明自己。

②让孩子记录自己的努力和成就

正如前文所说,“冒充者”们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认可自己取得的成就。

对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做一份“成就记录”,即: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记录下自己做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成果。

当孩子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也就会坦然接受成功带来的赞誉。

最后,想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给予孩子正确的评价,引导孩子做出合理的归因。

当孩子意识到自身的优秀与闪光点,他会更加接受现在的自己,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越优秀的孩子,越容易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