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拾废品的流浪汉所感

    早上吃饭赶时间,打包了在路上边走边吃。我刚把包装袋扔到垃圾箱里,就看到一位头发杂乱、表情略显呆滞的流浪汉拿着一个蛇皮袋到垃圾箱里淘纸箱以及瓶子。就想写写他们的故事。

  写这个故事不能说郑州这个城市没有温度。很多城市设置的都有收留所。只是很多人喜欢这样的生活。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是找体面或者收入高的工作,买车买房结婚养孩子。在流浪者的群体。考虑的真没那么多。吃、睡、拾垃圾卖钱。也许他们就是喜欢这样简单的生活吧。

  我第一次在郑州见流浪汉是在郑州通泰路/商都路的肯德基汽车穿梭餐厅。是一个两侧的现代建筑,大部分围墙由透明玻璃组成。从北侧门口可以清楚看到顾客在餐桌上用餐的情形。一楼大厅布置的是桌子餐椅,二楼靠墙的一侧摆放的是一排长条沙发。再加上二楼也有卫生间。冬天开暖气、夏天开空调。夏天的一段时间,有一位老大爷晚上经常在沙发上过夜。饿了就吃些别的顾客吃剩的汉堡、薯条。最开始餐厅的工作人员对老大爷也挺同情的。没有赶他走。估计企业文化也起一定影响。笔者那时住的地方是城中村的自建民房,一到夏天房顶就晒透了,热得跟蒸笼似的。就经常骑着自行车到那里睡。所以见了几回老大爷。须发尽白,脸上刻满皱纹,饱经风霜。穿着破烂,背着个蛇皮袋,手里拿着一个铁缸子。工作人员也会给他接开水。也许是有顾客反映、投诉。工作人员也不好直接赶人。只能不关二楼的灯。从那后我就没去过那了。这里仍是市民可以歇脚停留的地方。这里有插座可以充电。能看到一些白领拿着电脑在这里写文案。也能看到一些学生再这里写作业。二楼靠东有一个书柜。有些小朋友会在这里开开心心的看漫画度过美好的周末。也有公司选择在这里聚餐开会。只是这里再也不是流浪人驻足的地方了。

  另一个流浪汉聚集的地方就是火车站周边。有一次坐地铁,我在火车站地铁站的出站过道处看到七八个人在那打地铺。下面铺纸箱和一个被子,身上盖一个被子。在正兴街过桥隧道下,陇海路二马路隧道下,火车站北港湾公交站牌处也能看到流浪汉的身影。他们一般不乐意和别人交流。有几次我把喝完的矿泉水瓶递给他们,能得到几句谢谢,却没法与他们更多的交流。

  流浪汉这个话题留着以后再写吧。接下来就讲讲废品的事。小时候在农村时常能看到沿街串巷收废品的人。最开始骑着脚蹬三轮车,后来骑着三轮电车。喇叭里吆喝着收破烂啦。他们一般收书纸箱、地膜、塑料瓶、啤酒瓶、铁铝铜。也有收旧手机的。镇上也有家废品站。在郑州,为了建设文明城市,市区内的废品站外迁到了郊区。比如大孙庄、蒋冲、姚桥等地。有一些公司在市内设置智能收纳箱。却不好推广。郑州街头看到的更多是有两个收纳箱的垃圾箱,一个放置可回收垃圾,另一个放置不可回收垃圾。流浪汉是第一波拾垃圾的人,环卫工人是最后一波拾垃圾的人。因为写字楼和酒店的垃圾,保洁人员会先把饮料瓶、纸箱子、泡沫、金属等挑一遍。小区里的垃圾箱先被一些住户挑选。尤其是在安置区、郊区。有些6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收入。靠这个挣点生活费。高校人员集中,大学生还特喜欢网购东西,产生了大量的外包装,另外每年都有学生毕业离校。尤其是五月份,宿舍楼道里扔的都是不要的东西。

  现在有些快递公司回收纸箱以及塑料包装。回收效果不是很好。毕竟有很多人要靠这生活。

  最担心的是流浪汉这个群体会走向极端。即使能捡到瓶子、纸箱却找不到地方卖钱。有的人会乞讨,有的人会偷盗。基本上郑州的大学都设有志愿者协会,平时的服务项目有探望敬老院老人、河边或者公园拾垃圾、下乡支教、大型活动现场秩序引导、车展、高铁站、马路秩序引导等。但是很少有志协去关注流浪汉这个群体。毕竟志愿者协会是半官方性质的,更多的是响应号召。郑州太缺少义工这样的公益爱心团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拾废品的流浪汉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