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听说吴江即将举办农展会,我粗略地记了下,却没有记住准确的日期。看过沈晴大哥的,才知道农展会已经开始,而且只有三天,周日是最后一天。
周日的行程安排满满。中午去女友家吃饭,下午又去嘉兴同学家聚会,感觉唯有上午那几个小时才可利用。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上午的几小时若让我自由支配,便是先去东太湖边,为参加冬季长跑比赛的朋友摇旗呐喊,然后就是逛农展会。可惜,早锻炼回来的先生,吃过早餐又躺倒了,说是提前补觉,因为下午去嘉兴,他每天雷打不动的午睡不得不取消。
等他"常州"回来,养足精神,已近十一点钟,女友快要电话催了。
农展会,去还是不去?
当然要去的,一年一次的农展会,错过了就是一年。
这次农展会的全称应该是"吴江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吸引我的是"名特优",而且是当地产品。
看,那些排得整齐的电饭锅,它们不是卖的,也不是奖品,而是现场煮饭煮粥用的餐具。据说,为了辨别每种米的口感和质量,吴越美食推进会的蒋老大、屠秘书长等人在此品尝米饭,一下子尝了几十“碗”。这样的品鉴,一点都不轻松。
各种地产的品牌大米,这次就不要看了,反正家里还有库存,暂时不买。
梅菜酥饼,我看着就喜欢。记得每次去同里,都会买回一袋自己品尝,有时还多买几袋,送给亲朋好友
桂花甜酒酿,看着诱人。可惜,先生不爱吃。算了,飘过。
同里的袜底酥,总要买几袋,自己吃或者送人。它,松脆,甜香中略带椒盐味。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育苗方式,感觉很新奇。左边是花生苗,右边是豆苗。
海棠糕,我们叫“鸡蛋糕”,实际上不含鸡蛋成分。看鸡蛋糕的模样,就知道女摊主的手艺不咋滴,5元钱一个,显然贵了。
缸甏里的酱菜。这排场,让我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供销社土特产门市部里的各种酱菜。顾客自己挑选,工作人员给称分量,计算价格,然后包装……开春那几天,一般都要吃臭大蒜,说是杀菌。
辣油辣酱,咸菜心,酱黄瓜……
这一缸豆酱,让我感慨万千,回忆倒出来,可以码字N
平望酱菜,相信吴江人都吃过。我们的早餐上,离不开它们的点缀。
看过了本地的几个知名厂家,居然都没有虾籽酱油。
做米糕。看这方方的“木镇”,觉得既陌生又熟悉,这是改良版的工具,与以前有所同,有所不同。
甪直酱菜,也来轧闹猛了。先生喜欢左边的那袋萝卜干。
心心念念的虾籽酱油终于出现在酱菜摊上,20元一瓶,不贵。
这些婆婆妈妈,排着长队,做什么?
原来,25元一袋糯米(10斤装),可以当场免费磨粉。我在一旁看着,感觉这个新式的磨粉机,非常好使。
又见善来,非常亲切。这是我们芦墟的老牌食品,已经被公认,不需广告都知道。
善来的袜底酥,与众不同。有排队买者,一买就是50个。
善来的麦芽塌饼,与我母亲做的不同。食品厂拥有现代化的专业设备,可以批量烘烤。
黎里的冯记油墩。买油墩的顾客排着长队,我凑过去,抓拍几张照片。
黎里生禄斋的糕点,我最爱。看到了,必然掏腰包。
袁师傅怎么也卖起辣鸡脚了?因为利润高?
夫妻俩东看看西望望,一小时不到,全部逛完。盘点一下收获:食盐、虾子酱油、年糕、酥糖、袜底酥……
逛农展会是种享受,可惜时间紧张,否则还要多看看。
呵,果然,没有目的性的闲逛是最轻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