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焦虑绑住的年轻人,该如何走出“情绪怪圈”?

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如今在年轻人之中,焦虑似乎成了常见状态。焦虑特别像“辣”(人的味觉是感受不到辣的),是热和痛的复合感受。而焦虑也是一种复合情绪,是痛苦,无力感和急躁三重情绪共同作用的产物。

焦虑的产生,是由于人们的预期与结果之间存在差距,进而带来内心的落差和痛苦。如果一件事情压根不想达成,便不会焦虑;如果预期和结果存在差距,但完全有能力达成,也不会焦虑;即便一件事的预期和结果存在差距,但并不着急达成,最多是一种痛苦,并不是焦虑。比如犯人对自由的预期和当前被束缚之间存在差值,这会使得他痛苦无助(不能“越狱”),但并不焦虑。当临近服满刑期,重获自由,犯人会开始焦躁,那也不是焦虑(他出去的能力已经达成,焦躁的是急于出去的结果)。

应该如何解决焦虑?首先要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控制情绪的第一步叫识别情绪,很多话语体系里的那个词跟情绪本体并不一样,我们要识别情绪到底是什么。控制情绪的第二步是理清焦虑到底由什么产生(上图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标识)。


 焦虑情绪中的心流体验

前文说到,焦虑来源于人们对目标预期与结果的内心落差,而这种挑战和技能的匹配会衍生多种不同的情绪。在米哈伊的心流体验理论中,“挑战与技能匹配”是其三大原则之一。即在心流体验中,我们感到自己的能力与行动非常匹配。当两者不相匹配时,就会产生焦虑。

日常生活中,买房无疑是当代年轻人巨大的焦虑源,需要几百万甚至更多的钱,才能搞定这件事,但是他们拥有的挣钱技巧又相对薄弱。当我们遇到的挑战过高,而自己技巧过低,没有能力达成目标时,焦虑开始潜滋暗长。

职场中,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某项工作无聊?无外乎庸常二字。如果你只是“工具人”,当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劳动,而你又拥有中等技巧时,面对低挑战的工作,难免无聊。而如果你的技巧很低,遇到的挑战难度中等,比如入职新公司,给你布置能“够得着”的任务,即便你担忧,也会努力完成。但如果任务的难度太大,焦虑感又会立刻出现。

同样的职场环境,假如你的技巧很高,挑战很低,整个人肯定轻轻松松。很多冥想和放松练习的起点,就是让人们练呼吸,关注每一次呼吸,用腹式呼吸调动情绪的平稳。因为呼吸这件事,你拥有很高的技巧,而这个挑战的难度系数相对较低。

如果遇到难度系数中等的挑战,你会拥有掌控感。比如部分有钱人对偷盗上瘾,偷的都是自己并不需要且不值钱的东西,这是因为他的生活中已经缺乏了挑战,偷窃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挑战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技巧,这就正好构成了“挑战与技能匹配”,即他追求的是心流体验。

重视体验,摆脱"二次焦虑"

很多当代人出现双向情感障碍,大多是因为工作过分无聊,缺乏挑战,又缺乏实时的激励,导致工作中出现“中技巧,低挑战”情况,倍感无聊。而生活又是“高挑战,低技巧”,很焦虑。每天的日常堪比“冰火两重天”,最后被狂躁抑郁折磨。怎么摆脱?

和自己的情绪做朋友。焦虑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为我的‘焦虑’感到焦虑”,“二次焦虑”才是我们真正要抵抗的焦虑。应该把焦点放在当下可以解决,值得聚焦的事情上。如果说目标太高,你的技术不够或者是技能不够,这件事触发了焦虑情绪。可以把难度系数较高的目标都当做项目去对待,花几年时间制定出有效的路线图,逐步去完成。把每个步骤的难度降低,提高自身技能,在这个过程中重新获得对于生活的掌控感,这是抵抗焦虑的重要方法。

与自己和解。有的公司注定不能上市,有的项目注定无法达到大家预期的结果。就像在北京买房,对于很多人来讲,确实是难以企及的目标。这个时候不妨去寻求另一种可能性。买房本质上是为了居住,居住是否能用其他方法解决?比如通过租房子来解决,也就是改变目标本身,找到真实需求,重新定义挑战系数,也是一个抗焦虑的绝佳方式。

提高自身技能。如果你有足够强大的技能,你大概率不会焦虑,最多转为“担忧”。当技能足够强大,便会对事情有所掌控。强大的自己是身心健康的基石。

识别自己的情绪,有效地拆解任务,降低挑战难度,提高能力范畴,以及重新定义你的需求本身。以上几点是我认为年轻人抵抗焦虑的重要“法门”。人生即产品,重视自己的体验,用产品思维去管理人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焦虑绑住的年轻人,该如何走出“情绪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