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随想

本文参加6g选手举办的文宇彩梦第四期征稿活动


高中时候,母亲认识一个社区里的搞历史的老师,是文联人员,就想着叫他看看我的稿子。

我很小就喜欢写,家中始终有本黑色封皮却有花草树木很童趣感觉的书,《写给我心中的爱》。据说是母亲初恋送她的礼物,取的是书名的心意,没成想又成就一段缘,读二年级的我偶然翻起,竟然是本诗集。在之前没接触这种题材读物,作者竟然比我还小,是个七岁女童的作品。名气很大,还有臧克家爷爷的题词,早慧诗人喜逢春。

在想象里安插了翅膀,我就成了她。她有才华却不大幸运,得一种不好治愈的病,总要舟车劳顿治疗途中,还有一张她的照片,天真无邪,又流露出某种不可思议的骄傲,像个公主。自此,我心目就种下了这个写作的种子。

我的日记本的题材主要以诗为题材记录,书写朦胧感觉,心情寄语。被老师看到得到过诵读的机会,但是比较超前,班上没有这个种类爱好者,跳舞唱歌比较多,我不算多言,享受孤独。课间时沉迷于构思心中梦幻。

后来搜索过她的名字,似乎没有走上这条路,词条不多。偶有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我曾经童年心心念念的小偶像,某种程度我把自己当成她,而她就是我。但有一条说得比较类似,大约是讲她骨子里的骄傲的那种状态,我就凭感觉是这个人。

后来母亲还买过一本成年女子的诗集,作者叫冯锐,诗歌间有不能忽视的力与美,令我从懵懂童年直接过度到青春期的朦胧派。

也有借阅书籍,但良莠不齐,有一本来源周折,是一个哥哥帮忙借的,我说什么都可以,没书看太痛苦了。这本就应运而生,《被追踪的神秘女郎》,细节都忘记了,但却又觉得浓墨重彩的。

后来母亲给我办的图书卡,借到一本很令我产生自我觉醒的书,《少女的梦》,讲述一个女孩子不被喜欢的内在异化的感受的过程。年龄尚不算大,触动很大,似乎觉得自己就是书中女孩,加上多愁善感的年纪,也学会了书中的那句“姥姥不亲舅舅不爱”,觉得新奇。和母亲聊得不到太多响应,她只是支持的执行者,心灵的承载需要依靠自己。

文中开头的老师看稿子,我准备的题目就是《午夜随想》,也蛮符合十几岁如烟如雾如云的想法,不成形状却郁郁葱葱,开始逐层发展和生长。大概有十几页的方格纸,四千多字。老师给我写的批语有一句是,厚积薄发。我觉得我需要的正是这样,坚定了信念,也结识了这个老师。我们的交流一度热络,后来随着时间和网络冲击与传统文字的分化,我们对待一些事情的理解原本一致但表达方式不一样,这也是必然,就渐行渐远。

后来高中毕业,开始上网搜索相关的网站,榕树下,红袖添香,红袖添香那个阶段是只有得到「红」字儿的才有一段评语,一夜醒来,看见四万多点击率和几十个留言,真的是太过兴奋目不暇接,立刻打电话告诉当时男友分享,特别开心。对方表现比较冷静,毕竟写作之路是漫长的修行路,一点成绩也要保持平静持续前行。

后来开始了解一些杂志的类型与模式,投过一些,书评,为朋友写的,登在书的前面或后面,为作者诠释的一个注脚,得到过一些零散稿费。说到稿费我的本心是坚守的,后来也做过一些工作,三次出去又回来。它并不能提供绝对的生活支持,诚然是这样,但内在深切的体验是,要用尽全力,甚至是孤注一掷,乃至于破釜沉舟。奇怪的是,其实也不怪——每次这样做的时候都会收到好消息。

最后一次回归就是,一个朋友,之前在江山文学网认识的,而江山的大部分文友是榕树的老人儿。相信这里也肯定还有不少,或许换了笔名,也或开始走入生活洪流不再热络书写。时不时也许会打开浏览一下重温初时梦想。

目前的状态,像最初刚刚在榕树下那样,就是在路上。也有过在某明星论坛做文字精品区版主的经历,热心发起征文,细心书写评语,虽然没有啥特殊奖励,作者们也没有奖品,但大家都充满了激情。

现在的我的感受,也是厚积薄发腾飞瞬间的过程里,它经历繁华,走向蜕变与转折,再遇未知超越。我在这里,也经历了内心的起起伏伏,离开最初那些人,由于个人的一些原因,但文学梦不死,随笔是我的本命,从小就在写,就想说话交流的表达方式,与之相较小说似是文质彬彬有情商游刃有余的样子,令我心恋慕,最初看杂志,突然成竹在胸就写一篇。希望能够在这里得到自己训练系统的途程,也是正在进行时。

小说每个人都爱,随笔就像一日三餐,一蔬一饭。所以我日更,不存在坚持,也没有混更,日记感受随笔杂文记录,种种错综复杂不需要分得太清楚,它更多给我的是不要有个人包袱,日日勤拂拭的清理,清理本身能够轻装前行。

此文是个短暂转身回望,前面的路会更美好。写作是输入本身带来的应运而生,读写之间的相辅相成,无论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其中的价值和意义,看到关于写作之路这样题材,瞬间联想到的漫漫途途,值得被铭记还有许多。

任何一句温暖的语言和细节都能够令一个写作者更坚定不移走下去,当然,更重要的也有本心的护持。它们都不可或缺。

文字变现,谁都期待。就像小说承载的自我和自由自在,考虑自身也觉察外部的信息交互,说真的话,做真实的事,写真实的文。保持谦卑之心,走下去。变现是水到渠成,在没有这种讲法以前,它就是写作者的抒发渠道和自我思辨过程,从自我到无我,再从无我到提升的过程。

经历它本身,才有水到渠成,凡事不必执着,做好手中的事,前路花开。


「图源网络,致敬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午夜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