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4 日 周一 晴 堆肥练习之 97/100
无论在中国的哪个城市,川菜已经占据了美食的半壁江山。重庆是从四川走出去的孩子,继承着川菜的麻辣鲜香,味道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的符号。
重庆小面也是曾登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每到一座新的城市,不管是在人潮涌动的 CBD,还是人迹罕至的街头小巷,小面馆都令我感到熟悉而亲切。
小面必吃,但是吃之前,我总爱先吃一碗凉面,以验明正统。
对于我来说,凉面是否正宗,标志着这家重庆面馆是否血统纯正。
如果说乡愁,就在于那一口,我的乡愁,就是一碗凉面。
小时候重庆的家还是父母单位的集资房,一栋楼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六层楼,每层两户,有的一户甚至住了两家人,装满了父亲单位所有的员工家庭。而我们那一片,和我们一样的楼房一共四栋,矗立在马路边。
那时候,没有小区的概念。一栋楼前一片空地,我们就叫它院子。
小时候,还没有现在的超市,院子外面靠马路边一排门面,有父母单位公家开的小卖部,叫“小集体”,卖着一些柴米油盐、糖果、工具。那时候,最有特色的就是叫卖。
那些做各种买卖的人,挑着担子,有做蛋卷的、有磨剪刀呛菜刀的、有各种青菜蔬果的、还有蛇鳝青蛙。沿街叫卖,到每个院子下面叫卖。大家各取所需。
凉面也是这样卖来的。
那个凉面老板,同时还卖着酸辣粉和凉粉。每次,他略带尖锐的嗓音叫卖着“酸辣粉、凉粉凉面”时,我总会口内生津,仿佛已经闻到香味。
那时候,我以为,世界上最绝美的搭配,就是酸辣粉和凉粉、凉面在一起了。
大人们都喜欢吃酸辣粉,热辣酸香,嗦起来滋滋作响。哦那时候的酸辣粉可没有现在各种店子里的花样,什么肉末、臊子,没有,只是简单的红薯粉和佐料,但是味道独特。可是我偏爱凉面,干爽、微凉、麻辣甜、有嚼劲。
凉面老板的担子一边是一大桶热乎乎的红薯粉,另一边是凉面和凉粉,上面用隔层放着各种调料,格式不讲究的塑料瓶子罐子装起来。所有调料都现调。
夏天的傍晚,挑夫挑着凉粉凉面酸辣粉开始走街串巷。妈妈就会让我拿出预备好的碗、盆去楼下买。
一个盆装面,一个碗装调料。凉面是要在盛夏夜里洗完澡之后,才可享用的美食,所以调料要在吃的时候拌进去更美味。
用自己家的盆买面,凉面老板都很大方,总会盛满满一盆。调料也足足给一大碗,蒜水、酱油、醋、盐、糖、味精、油辣椒、花椒面、葱花、花生、榨菜粒,每样一勺,娴熟的打满一大碗,风味十足。
到付钱的时候,递给他的钱,他都会用围裙口袋里一双小筷子夹起来放进围裙口袋里。找零钱也是用那双筷子去找。如此用心的不用手碰钱的餐饮工作者,长大后再没有碰到第二个。
一直等到夜里,全家人都洗完澡,妈妈才吩咐我从冰箱里拿出买来的凉面和调料,仔细拌好,分到各个碗里,全家一起享用。那一刻,幸福到心里开出一朵花来。
凉面老板的凉面,从 1 毛五分钱一碗,到 3毛钱一碗,到五毛、七毛、一块、一块五、两块、三块,吃了许多许多年。什么时候没有再吃,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他家的凉面,是长大以后去任何一个城市都不曾超越的美味。
那个味道成为我比照凉面是否传统正宗的标准。
长大之后,离开重庆,去西安上大学,陕西凉皮是当地的名品,却一直不能入我的眼。在我看来,凉拌面食里面,唯凉面最美味。
在现在的城市已经生活 8 年了,这里成了我的家。乡愁依然在,凉面吃了不少,但是吃不到味道正宗的那碗。生活的这个城市年轻、成长迅速,但是缺少底蕴。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川菜馆、重庆火锅店、湖南菜、湖北菜、陕西菜、新疆菜。
这是个包容性强的城市,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如果说乡愁是一种味道,我不知道未来我的小孩离开家乡,会怀念哪一口。
但是无论是哪一口,都希望能够承载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