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端应只关注渲染逻辑,而不应该关注数据的处理逻辑。接口返回的数据应该是能够直接展示在界面上的。
2. 一个功能应避免多个接口嵌套调用获取数据,后台应该处理好一次性返回。
3. 响应格式应该是JSON,而且应避免多级JSON的出现;
4. 后端如果需要界面实时刷新数据,不应该要求前端定时器轮询,而要提供类似webSocket之类的功能。
根据这个原则,后端返回的数据应该是所见即所得的数据,而不应该是一层包一层的复杂的JSON,需要前端额外来处理很复杂的去重,排序、深浅拷贝,变形等处理。前端在渲染每一个div,每一个table的cell时,不用担心数据结构会频繁更改从而导致页面崩溃。
接口制定的全流程
前端请求一般是HTTP协议,这里以HTTP为例。
HTTP请求的协议类型
应使用下面罗列的HTTP方法(使用的SQL关键字):
GET(SELECT):从服务器取出资源,一项或多项。
POST(CREATE):在服务器新建一个资源。
PUT(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后的完整资源)。
PATCH(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的属性),使用比较少
DELETE(DELETE):从服务器删除资源。
下面是一些例子:
GET /schools:列出所有的学校列表
POST /school:新建一个学校
GET /school/{id}:获取某个指定学校的信息
PUT /school/{id}:更新某个指定学校的信息(提供该学校的全部信息,而不是让前端再通过别的接口获取)
PATCH /school/{id}:更新某个指定学校的信息(提供该学校的部分信息)
DELETE /school/{id}:删除某个学校
不同HTTP方法对应不同的参数传递方式,如下:
query指路径传参,body指requestBody请求体
注意:
{
name: string;
}
针对不同操作,服务器向用户返回的结果应该符合以下规范。
GET /collections:返回资源对象的列表(数组)
{
RetCode: 0,
Message: 'ok',
Action: 'collections',
Data: [
{
Id: 1,
name: 'collection1',
...
},
...
]
}
GET /collection/resource:返回单个资源对象
{
RetCode: 0,
Message: 'ok',
Action: 'collectionResource',
Data: {
Id: 1,
name: 'collection1',
...
}
}
POST /collection:返回新生成的资源对象
{
RetCode: 0,
Message: 'ok',
Action: 'collection',
Data: {
Id: 1,
name: 'collection1',
...
}
}
PUT /collection/resource:返回完整的资源对象, 返回结果同上。
PATCH /collection/resource:返回完整的资源对象,返回结果同上。
DELETE /collection/resource:返回一个空文档
{
RetCode: 0,
Message: 'ok',
Action: 'collectionResource',
Data: {}
}
注意:
{
RetCode: number; // 后端状态码
Message: string; // 请求返回消息
Action: string; // 请求的响应关键字
Data: Object | Array; // 响应数据
}
可参照下面的范例:
GET [http | https]://host:port/studio/api/组件名/v1/模块名/菜单名/接口名/:param
注意:
正 :
GET /classes:列出所有班级
POST /classes:新建一个班级
GET /classes/{classId}:获取某个指定班级的信息
PUT /classes/{classId}:更新某个指定班级的信息(一般倾向整体更新)
PATCH /classes/{classId}:更新某个指定班级的信息(一般倾向部分更新)
DELETE /classes/{classId}:删除某个班级
GET /classes/{classId}/teachers:列出某个指定班级的所有老师的信息
GET /classes/{classId}/students:列出某个指定班级的所有学生的信息
DELETE classes/{classId}/teachers/{teacherId}:删除某个指定班级下的指定的老师的信息
反例:
/getAllclasses
/createNewclass
/deleteAllActiveclasses
复数还是单数URL问题: 既然 URL 是名词,那么应该使用复数,还是单数?这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常见的操作是读取一个集合,比如GET /articles(读取所有文章),这里明显应该是复数,而获取单个可以用GET /article/2。 当然,你可以为了统一起见,都使用复数URL,比如GET /articles/2。
多级URL的处理:当查询资源信息较多时,往往会有多级参数出现在URL中,此处要分三种情况讨论:
查询信息指代当层唯一id,将查询信息放在path中,构建唯一的查询路径,如:
GET /authors/12/categories/2
查询信息属于对当层信息的状态过滤,将查询信息放在query中,如:
GET /articles?published=true
查询信息既包含当层id,也包含过滤信息,分别将id和过滤信息放在path和query中,如:
GET /authors/12/categories/2?published=true
客户端的每一次请求,服务器都必须给出回应。回应包括 HTTP 状态码和数据两部分。HTTP 状态码就是一个三位数,分成五个类别。
1xx:相关信息
2xx:操作成功
3xx:重定向
4xx:客户端错误
5xx:服务器错误
分页接口广泛出现在数据量较大场景下的表格型交互。即使是渲染简单的列表元素,超过500项有可能导致前端卡顿,超过5000项以上(不同浏览器、电脑配置会影响这个数字)有可能导致前端崩溃。凡无法保证能限制接口返回数量在一个较小数量级(100以下)的接口都需要考虑支持后端分页;如果返回结果数量是不受控制的(如包含用户生成数据),则必须支持后端分页。
这里给出请求范例:
GET 接口
?page={page}&size={size}
POST 接口
// 格式1
{
page: number;
size: number;
total: number; // 数据总量
}
// 格式2
{
Limit: number;
Offset: number
Total: number; // 数据总量
}
// 其中page为当前请求页,为从0开始的正整数;
// size为当前页大小,常用的值有10、20等,理论上需支持任意正整数。特殊的,若为-1,可以约定为查询全部
// Limit同size
// Offset为相对偏移量,为从0开始的正整数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交互中出现过滤、排序功能,则相关功能必要时都需要后端支持。如果参数能保证不超过一定长度,则参数放在query里也是可以接受的。数组型参数可以以相关字段用逗号连接的形式传递,如:
?status=RUNNING,COMPLETE,ERROR
特殊类型处理
关于Boolean类型,JSON数据传输中使用true/false字段进行传递。
关于日期类型,JSON数据传输中一律使用长整形时间戳(Unix time)进行传递,具体日期显示格式由前端处理。
任何形式的接口变更都会对前端产生影响,比如字段名称的修改,字段的增减,字段类型的修改,请求参数类型的变动等。原则上当接口对接完成后不应有任何形式的修改,如果一定要变更接口,需及时通知相应前端开发人员并重新对接。
表示同一含义的字段在同一套功能接口集合(增删改查)中应尽量保证相同。在接口设计中,对同一实体进行操作的接口应尽量保证在参数和返回值中,该实体的数据结构保持一致,尽量避免前端做数据对象转换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