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日,全国各地上空都会拉响空袭警报,空袭,潜台词是战争,警报,就是减少损失。在和平的环境下,似乎跟战争还有好多路要走,其实不然,和平与战争只是相对,说不定一觉醒来就是战争,因此,战争随时都会发生。在和平年代,听到空袭警报声,就是告诉你,要有国防意识,要有忧患意识,警钟长鸣,才能应付自如。
选在9月18号,特别有意义,大家很清楚,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在沈阳柳条湖制造事件,攻打北大营中国营区,中国兵不敌,失守沈阳城。日本侵略者侵华野心澎涨,次年二月,东北全境沦陷,成立伪傀儡政府。9月18日这一天,很多国人认为是“国耻日”,激起东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抗日热情,在不同战线上抗击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经过14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说到这里,有人疑问,以前没听说过日本鬼子,怎么到1931年突然冒出那么多,这事情说起来话就长了,笔者简单梳理一下,你可能明白一些,或许悟出一些道理。
在清朝未期,发生中日甲午战争,日本胜了,中国赔款,日本得到很大的红利,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占中国,火烧圆明园,占领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吓得跑路,其中就有沙皇俄国,与东北接壤,占领全东北。清朝政府不能眼看着东北丢失,靠自已的国力没法与沙皇俄国抗衡,1904年清朝政府求助日本政府,派兵攻打沙皇俄国军队,日本政府派兵三十万,很快打败沙皇俄国军队,赶出东北。
于是出现了这么一幕:清朝为了感谢日本的热心和无私的“帮助”,决定把满洲铁路及沿线地区以及旅顺、大连等地方划归日本管理,允许日本在东北地区移民屯田开垦,并允许日本在东北进行大规模驻军,以防范沙俄的再次侵略,这些也得到美英法等列强的认可。
所以到了1905年,战争一停,日本就迫不及待约了清廷,经过在北京一个多月的“和平”谈判之后,清、日两国签订了一份著名的不平等条约——《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在这个附约里面,清朝必须割让给了日本以下几项主要的主权,以作为日本从中国东北地区撤军的条件,在日本方面,则视为此次出兵抗击沙俄的报酬:1、割让旅顺、大连两处租借地;2、割让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以及沿线的林产、矿产;3、允许日本在南满铁路两侧驻军。
依据这个不平等条约,日本没有给清朝任何反应时间,直接派人去东北地区接管南满铁路、大规模移民到旅顺、大连,并且派了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进驻南满铁路两侧,这支部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关东军”,而这支军队驻扎的依据就是不平等条约《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理由是“保护日侨”。
这就是日本关东军最初到中国东北地区的真正原因。
换言之,日本关东军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已经在中国东北地区,驻扎了整整26年,而且在这26年当中,关东军无论与张作霖张学良父子,还是与东北地区的中国百姓,都是不可忽视的“邻居”。
那份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国人大哗,指责清廷又一次“卖国”。
然而事实上,当年东北地区全部被沙俄侵占的糟糕情况下,清廷只有以下的几项无奈的选择:
一、东北地区任由沙俄侵占,期望有一天中国能奋发图强,成为强国,然后与沙俄决一死战,收复失地。(这个听起来就不靠谱,清朝有这决心,洋务运动时期就已经崛起了)
二、来一招“驱虎吞狼之计”,同意日本派军队抗击沙俄军,但是,不给日本好处。(日本为了这场战争死了14万军人,奢望它不要好处,那是不可能的)
三、同意日本派军队抗击沙俄军,但是事后不与日本交涉,任由日本替代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全部地区。(那清廷请求日本过来参战有何意义?为了换了一个顺眼的侵略者?)
四、同意日本派军队抗击沙俄军,等战事完结之后,联合英法美等列强,与日本沟通,收复东北全部地区,然后割让小部分东北土地和清朝主权,作为给日本的好处。(这就是真实发生的历史,最终引发“九一八事变”)
咱们冷静思考一下,可以发现:事实上,真实发生的那段历史,是清廷在当年所能选择的最佳方案、也是在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的历史条件下、符合当时清朝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其他三个选择,都比这个选择更坏。
这就是为什么清廷甘愿签署不平等条约《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向日本割让小部分土地主权的根本原因。
因为,当时只能这样办,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现在,我们知道这段历史,是很酸心的,是贫弱无奈酿成的苦果,也说明落后就要挨打,不仅挨打,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更没有自主选择权。所以说,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是国人共同意志撑起来的,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只看国家强盛,有强大的国防,我们的领空领海领土才会安全,我们的生活才会安宁。
9月18日,不能忘却的日子,它能使我们清醒,使我们奋进,记得住初心,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