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题材之修道立志

        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事,上士之为也。

昔真武祖师弃太子之位,舍国出家,其母思子,一路追赶。真武祖师抽出宝剑,将一座大山劈开,河水流入,母子隔绝两岸,后世称“剑河”。母亲越过大河,子在前,母在后,母边赶边声声唤儿,称为“上十八盘”,“下十八盘”。其母紧追,抓住衣襟,真武祖师决然挥剑割了衣袍,其母滴泪成湖。祖师入山,十余载未见道业增进,而灰心下山。紫炁元君以“铁杵磨针”之警语点化祖师。

      祖师后二次入山,苦志四十二年成道。王重阳祖师掘墓自居,言“人心死,道心活”,故曰“活死人墓”。邱长春祖师乞化,曾气绝七次而初志不移,又独往宝鸡陇县,于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磨性自修。谭长真祖师常独立于绝壁峭崖之上,凝神洗魄,昼夜不眠。谭祖于磁州乞化时,亦受狂徒断牙之痛。

      真人言:“修炼须凭猛志,似大川山岳,安稳无移。”又言:“只要诸公一志如山,不动不摇向前去,逢大魔尽此一身,永无回顾。”轩辕黄帝捐天下,匍匐向前,问道天真皇人。细细思之,自古及今,梓潼帝君、萨仙翁、三茅真君、祖天师张真人……哪个不是立志为先,后历尽磨难,内功外行具备,方才成后世之楷模。今人难成道,盖因不能立志,或初志不坚、半道而废。加上世上邪法颇多,年轻学者又好奇巧、不肯立苦志,多被耽误。却言道法不实,祖师非真,此皆谬误。

        立志一事,在于识破天心,勇将尘事放下,认定大业,毕命不移。有大志,有小志。大志,又曰长志;小志,又曰短志。所谓长志,三宝为业,不离此津梁,死而不改。曾有一师问弟子,二八柔弱女子困于屋内,遭遇强汉欲行玷污时,当如何?其弟子答曰:唯有一死。

        祖师言:从道当如斯心。虽死不改志,方为立志。这般立大志的人,必是看破了自身假躯,欲还本于道者。坦然然,一条天衢直通逍遥之际。然道心虽明,道业须凭水滴石穿之功夫。唯恐日久迷失,又必立小志,以促己身。无大志,无以至千里;无小志,无以积跬步。

          大志,如朗月照破虚空,无一点浮翳;小志,须力所能及,履所能践。若志短,必行短,将来修成,也是小果,难成大道。仙有五等,鬼仙、人仙、地仙三等为下品,不可立此志,神仙、天仙为上品,可以为志。后人又在五仙之上,添大罗金仙一等,实则同于元始,以此立志亦可。志远则行远。大志不可短目,小志不可长见。小志须以三年、五年为限,或以八年、十年为限,以便验证、自察,宜从身边小事起步,不可贪大、贪多、贪难、贪险。

        古语言:“欲速则不达。”又言:“物极必反。”以平易心行道而不忘志最好。立小志,如就病开药,须自诊自医,依照祖师心法,洞察己过,反思己身,于病患处着手,不可讳疾忌医,不可避重就轻。不可欺心模仿,不审己病,只是盲从。立一志,则改一过;立一志,则登一道阶。此是暗功夫,在于不起意之间,在于日用平常处,经不得喧哗。

          余尝自问:天下事有难易乎?行道最难,又实行道最易。难在偷天换日、脱胎换骨,是夺天地造化之大事;难在须淡泊宁静,如松之月、如竹之雪;难在需累世功行。易在锲而不舍、苦修恒志,终能成就;易在平平淡淡、实而不华、只在简易自然处;易在今生小成,来生仍不废,必可大成。

          圣人云,是人废道,非道废人。奈何天下芸芸苍生不肯归道返本?宁废中天朗月,而逐其影。皆因不识本心,被假障所迷,使得自然之道变成崎岖坎坷之途。偶有能返心者,迷惑彷徨,不能一心行道,其因在不能立志。初志萌生,须借天心自发,慧光自现。初志已立,当如海底神针,任凭风波,恒久不动。不能恒久,是慧根不足,又被浮翳假幻迷惑。故,灵光初现,当立大志。力拨云雾,使日月朗朗。再定小志,以便实践于足履。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说题材之修道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