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鑫,以后你想做什么呀?”
今年暑假,同事的儿子来我们办公室自习,他儿子成绩非常优异,去年凭自己实力进了我们区最好初中的重点班。大家都为这个小少年感到高兴。
鑫鑫爸爸在我们公司也是优秀骨干,能说会道,业务驾轻就熟。
我们都羡慕他,事业家庭双丰收。
暑期里,这个孩子在我们公司拥有了一项特权:可以自由出入我们办公室,在一个空的办公桌上自习,和我们一起朝九晚五。
我以为我的同事,也就是鑫鑫爸爸是想让他在假期体验一下大人工作的场景,想让他看看我们如何辛苦的工作,从而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多一点思考。
但通过和这个孩子一个暑期的相处,我觉得事情没有我们想得那么诗意和梦幻。
“鑫鑫,以后你想做什么呀?”
一次我们在电梯里问这位看起来斯斯文文的眼镜少年,他不好意思地推推鼻梁上的镜框,漫不经心地回答道:“不知道,没什么想做的。”
他的眼神躲躲闪闪的,高大的身躯在我们面前扭扭捏捏,一点儿也不自然。
“除了学习,平时还有什么兴趣爱好呢?”
另一个同事心有不甘,继续问鑫鑫。在我们心里,这么优秀的孩子,身上一定还有我们可挖掘的闪光点。
这时候的鑫鑫对别人的问话明显开始回避,他转向没人的墙面,伸出一支食指抠着墙面,不耐烦地说:没什么感兴趣的……
电梯里一片轻而尴尬的笑。
后来我才知道,同事是为了更好地监督儿子学习,才为他安排了这样的“特权”。
1、我们身边的少年都怎么啦?
鑫鑫不善交际,可以说对周遭的人一点兴趣都没有,整个暑期里,我们甚至不曾看见他笑过一次。
14岁的孩子,我看不见一点名叫“朝气”的东西。
上次加完班回家,和邻居家的女儿乘同一个电梯。一看就知道孩子刚从补习班回来,我关切地问她:妈妈怎么没去接你呀?
她撇我一眼:关你屁事!
给我了一万点暴击。
当然,我不会放在心上,因为这孩子的说话方式大家都知道,不把你气得半死,才叫不正常。
别说这孩子是因为没人管,恰恰相反,她妈妈从她小学开始就没上班,全部精力都扑在这孩子身上,每个星期上千的课程一对一辅导,孩子起早贪黑,可学习是一点儿长进都没有。
不要说她妈妈,就连我们看了也既心疼又着急。
第二天我又碰见了她,我依然提起精神给她打招呼,这一回,她竟语气柔软地对我说:为什么我活得这样苦?!
扎西拉姆多多曾用这样的诗句描写少年:“你只需要穿着你的一身白衣,让阳光照进你,你要明媚地笑着,等我满身风尘地回来认取。”
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我回答不了她。
我们身边的少年都怎么了?明明祖国的阳光如此明媚和温暖,可却怎么也照不进他们的心房。
2、请与自己对话
我曾想用身边争分夺秒学习的哥哥姐姐们给我女儿做榜样。可后来我越来越觉得把孩子培养成那样是不对的。
他们得首先弄明白比学习更重要的这三件事:
我是谁?
我为什么要学习?
我该怎么做?
首先说第一件事:我是谁?
“我是谁?”就是尽可能地了解自己。
鑫鑫不知道自己是谁、不了解自己,所以才被父母推着走,“两耳不闻窗外物,一心只想985”,其实他内心及其孤独和脆弱。
除了学习成绩他没有其他能让自己感到骄傲的事,因此他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以后进入社会,他可能一面被当作好使的工具,一面继续着内心的孤独和挣扎。
邻居家的女儿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不了解自己,每天被动地接受妈妈给她布置的任务,表面上是在学习,实际上整天摸鱼打混,成为了学习的奴隶。
约哈里窗口理论把“自我认识”分成了4个区域:
开放区域(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
盲目区域(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
秘密区域(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
求知区域(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
自我认识就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向知道自己知道,乃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是谁”这个问题,是我们终其一生的人生课题。
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我们的孩子就已经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到了初中他们完全可以时常进行自我对话(写思想的日记),通过广泛阅读、试错、与外界多接触等方式,去理解他人、理解世界,最终理解自己。
而高频的补课,把我们的少年都淹没在了教科书和试卷里,他们无暇与自己进行这样的对话,他们也没有时间去自由阅读,思考一些关于自己的问题。
更别提去接触外界的其他人了。
一个不尝试去了解他人的人,就不知道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无法了解自己的独特性,也无法接受他人、和他人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没有认清自己的真面目,不能深明自己的优势所在,就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换句话说,一个了解自己的人,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才会主动去探索、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所以,青少年们需要先学会与自己对话、勇于探索自己,用一切方法去搞明白“我是谁?”。
3、学习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第二件事:为什么要学习?
关于这个问题我见过很多答案,最喜欢是一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多年的老师的回答。
他的回答很简洁:学习是为了追求幸福。
他说的幸福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当下的幸福。
当我们闷头学习、心无旁骛、每天都学得踏实、学得有收获时,我们的内心是充实的,这就是幸福的感觉。
学习的目的就是寻找这种幸福的状态。
第二层幸福是长远的幸福。
我们现在努力学习是为了给明天的生活圈子做一个选择,这个圈子会影响到我们一生。我们选择不同的大学、不同的同学、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职业,就是在选择不同的生活圈子,这个圈子的高度和开阔度会影响我们人生的高度和开阔度。
也就影响着我们人生的幸福指数。
显然,当下所追求的幸福是与未来的幸福有着密切联系的。我们今天学习的目的就是为着以后争取更多选择幸福人生的权利。
媛创文化的CEO刘媛媛就是通过学习一步步从农村考到上海,又从上海考入北大,还因为自己励志的学习经历成为家喻户晓的“超级演说家”的冠军,她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为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她在学习里找到了幸福的感觉,这种幸福的感觉指引着她走向更高、更开阔的人生舞台。
4、获得幸福要从我做起
第三件事:我该怎么做?
在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密斯特教堂旁的墓碑上面刻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于是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便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会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我们总会在追求幸福的路上遇到困难:
比如父母仿佛只关心我们的学习成绩,不关心我们是不是真的快乐;比如我离开了曾经熟悉的同学,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还比如十分努力学习的我,一直没有进步;还有,我同桌成绩总在我之上,我恨他恨得牙痒痒……
我的少年,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就此任命,更不是用极端、怨怼的方式与人对抗,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他人,获得自身的满足和胜利。
幸福需要向内求,我们得首先改变我们自己:
只关心我们学习成绩的父母确实不对,但这是他们的问题,我自己心里清楚,父母为了我的成长付出了很多,我要改变的是我自己的学习态度,少让父母操心;
因为家庭原因,我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以后的人生我还会面对更多陌生的环境和人,何不从现在开始就学会如何与人建立友好关系,尽快融入新集体呢?
一直努力却不进步的我,肯定有哪些环节是我一直没有注意到的,我不知道,但不代表我的同学、老师、父母不知道,我得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我得去认真思考学习这件事,而不是停留在学习的表面,原地打转。
嫉妒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极大影响我的心情和学习,它就像一个恶魔阻碍着我的进步,为何不从内心接受比我优秀的人,去欣赏他,和他一起分享和学习,一同成为优秀的人呢?
以上这些都是获得幸福的能力:从绝境里看到希望,从曲折中寻得路径。
保持乐观、开放的心态,接纳身边的人和事,从自己开始改变,主动出击,创造幸福!
5、写在最后
我们的少年,了解自己是幸福的前提,知道为什么而学是幸福的动力,知道怎么做是创造幸福的路径。
用什么方法才能拯救自己呢,我的少年?
我觉得答案应该是主动去创造属于自己幸福,更准确的说法是:拥有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到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