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Lily| 图:网络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
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
当然,这种美味也逃不过附近的狐狸们。
它们早就想享受一下了。
▼
18只狐狸18个故事 成功演绎了你不知道的心理学(一)
1、解决
第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
它发现葡萄架要远远高出它的身高。
它站在下面想了想,不愿就此放弃,机会难得啊!
想了一会儿,它发现了葡萄架旁边的梯子,回想农夫曾经用过它。
因此,它也学着农夫的样子爬上去,顺利地摘到了葡萄。
第一只狐狸采用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它面对问题,没有逃避,也没有放弃。
它学习他人经验,取他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最后,利用工具,解决了问题。
2、合理化
第二只狐狸 来到了葡萄架下。
它发现,以它的个头,这一辈子是无法吃到葡萄了。因此,它心里想,这个葡萄肯定是酸的,吃到了也很难受,还不如不吃。
于是,它心情愉快地离开了。
第二只狐狸运用的是心理学当中经常提到的“酸葡萄效应”
也可以称为文饰作用或合理化解释。
即,以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理由,来解释不能实现目标的现象。
这种心理令狐狸错失了机会,并放弃争取这个机会。
3、固执
第三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
它刚刚读过一本励志书,深深地被书中的话语打动。
它看到高高的葡萄架并没有气馁,它想:我可以向上跳,只要我努力,我就一定能够得到。“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支撑着它。可是事与愿违,它跳得越来越低。
最后累死在了葡萄架下,献身做了肥料。
第三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为“固执”。
即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令自己又焦虑,又低效,甚至一无所得。有时我们也称这种心理病症为强迫症。
强迫症的存在,说明了一个问题:不是任何问题都能套用一个解决方案,要看问题的实际情况、自己的能力、当时的环境等多种因素。
4、攻击
第四只狐狸 来到了葡萄架下。
一看到葡萄架比自己高。愿望落空了,便破口大骂。它撕咬自己能碰到的藤,正巧被农夫发现,一铁锹把它拍死了。
第四只狐狸的行为我们称它为“攻击”。
这是一种最不可取的应对方式。于人于己都有害无利。
并且,它会让你在无形中,失去社会好感度,以后寻求合作,就难上加难。
5、倒退
第五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
它一看自己的身高,在葡萄架下显得如此的渺小,便伤心地哭起来了。它伤心自己为什么如此矮小,如果像大象那样,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吗?它伤心为什么葡萄架如此高,自己辛辛苦苦等了一年,本以为能吃到,没想到是这种结果。
第五只狐狸的表现,我们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倒退”。即个体在遇到挫折时,从人格发展的较高阶段,退到人格发展的较低阶段,以此减轻焦虑。
经常出现倒退现象的人,会显得极其软弱无能,无法应对挑战,实现自我难上加难。
6、投射
第六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
它仰望着葡萄架,心想,既然我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肯定也吃不到。
既然这样的话,我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反正大家都一样。
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投射”。
即,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投射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和愿望但是,许多人与事,往往都是超越自己理解范围的。而更多人,也与你想象的完全不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