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总结72】和善而坚定——《正面管教》20200524

一、选书原因

      作为教师,总是对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以正确的方式管教孩子极其感兴趣。希望可以通过不断地汲取知识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正面管教》这本书是樊登读书极力推荐的,也在我的当当云阅读放了很久了,总算有心情有精力开始读了。内容有点多,分两周读。


二、读书感想

      这本书中提倡的正面管教,不是惩罚,不是娇纵,而是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去管教。

      作者举了一个自己养育孩子的例子,她说自己的孩子总是晚起,不能按时吃早餐,她想了很多惩罚的办法都无法改变孩子们。于是她跟孩子们说好吃早餐的时间,如果错过了就只能等待午餐了。当有孩子晚起错过早餐时,她和善而坚定地说“我很遗憾,你错过了早餐时间。我相信你会撑到午餐的。”可是孩子不听她的,爬到橱柜里找吃的,作者把孩子抱下来,依然和善而坚定地说“我很抱歉,你错过了早餐时间,但我相信你会撑到吃午餐的。”折腾了45分钟,重复了几次后,作者快失去耐心了,她想着如果孩子再爬上去,她就要开口骂孩子了。可是孩子没有再爬上去,而是等到了午餐时间,几个孩子两周内都很准时起床,直到第二次有孩子想试探,作者想想又要重复上次的45分钟,太难熬了。可是孩子回了一句“反正我也没有那么想吃早餐”,就出去玩了。

      我对照自己的教育行为,觉得自己有时做得太过分了,惩罚和语气可能让教育效果走向了反面,坚定但不够和善。

      1、坚定

      我的教育态度一直很坚定,我希望孩子们成长,不要虚度光阴,浪费才华。所以我在正事上一直要求很严格,态度也很严厉。我担心我一放松,对他们娇纵,他们就会自我堕落,想办法偷懒,所以我确实做到了坚定的态度。

      2、和善

      但我能明显地感受到,教书第一年,学生虽然不听话,但对我很亲切,第三年我开始运用一些教育方法,但不太严厉,他们和我还是亲密的。

      可是在之后,我就开始对学生很严格,学生犯了错就必须要让他们承认错误,去改正,有时学生的态度让我怒火中烧,我还会恨铁不成钢,恨他们是扶不上墙的阿斗,语气很不好。我也完全不在嘴皮子上对学生进行让步,不赢了他们,就觉得他们不会改。我也总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们长大后,会理解我的严厉,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其实这是我偏执地觉得孩子犯了错,就要付出代价,不然下次还会犯。(事实并非如此,惩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反而效果不好。)

      我前两年就意识到了我身上的这个问题,我是以爱之名压制他们的天性,而不是引导他们成长。我一直很想改,但发现越是在乎就越是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经过几年教育生涯的锤炼,我的身上已经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威严,让学生害怕,他们有时甚至比害怕班主任还怕我,唉!

      去年,我没当班主任,两个班的学生也是怕我的。但第二学期,我意识到这个情况很不妙,我想要的教育效果绝不是让学生怕我,而是让学生真心成长,所以我改为了鼓励式,面批的时候我也尽量温柔,尽量给他们信心。当时就觉得其实这样的效果比严厉更好。可是今年当班主任,我自认为比以前温柔了不少,但学生似乎还是挺怕我的,学生说我的招数太多了,他们不敢随便惹我。

      刚出来工作时,因为没有威严,被学生欺负。现在,不想要这威严了,可是也很难,似乎到了骨子里。

      其实只要从内心认识到和善而坚定对孩子的教育效果远远好于简单的惩罚和报复,就会慢慢做到和善的。我有时也会不停地提醒自己,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我想办法教好他,让他在这次错误中成长,而不能只是发泄恨铁不成钢的怒气和失望。我也是这样地努力着,确实很不容易。

      老师和父母的养育态度确实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我们都应该多学习,多反思,才能更好地养育孩子,才能给家和教师带来更多的爱与欢乐。

三、读书摘抄

1、我有时会疑惑惩罚和娇纵之间的较量是否永远不会停止。似乎很多人都从这两个极端考虑问题。那些认为惩罚有效的人,通常就会惩罚孩子,因为他们认为不惩罚就只能娇纵。那些不相信惩罚的人,常常走向另一个极端,并对孩子过于娇纵。正面管教能够帮助大人们找到一条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中间路线。正面管教倡导的是和善而坚定,并且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教给孩子。

2、当你既和善又坚定时,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所有问题(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而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所有问题(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淘气鬼、对自尊的挫伤)。

3、我们需要用“积极的暂停”让自己的感觉好起来,并且在亲密和信任(而不是疏远和敌意)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4、他们的“暂停”是惩罚性的,而逻辑后果往往是经过拙劣伪装的惩罚。大人们要改掉惩罚的积习真的颇费挣扎。

5、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6、我一直注意到,让父母和老师们感到沮丧的很多行为难题,是能够改变的,关键是大人要首先改变自己。坦率地说,我已经听腻了大人对孩子们的行为喋喋不休的抱怨。

7、拼图中的几块拼板

•理解孩子的四种错误行为目的

•和善与坚定并行

•相互尊重

•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社会责任感

8、过于和善而不坚定可能会变成娇纵孩子,过于坚定而不和善则可能变成过度严厉。有时候,我们必须停止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而首先修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这种修复中包括的鼓励往往能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的动机,而无需再直接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

9、孩子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羞辱和痛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

10、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

11、表1.1 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主要互动方式

12、选择不同方法的父母或老师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

娇纵型——“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正面管教型——“我们一起来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需独自作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13、成年人使用惩罚手段的另外一些原因是,他们担心不惩罚就只能娇纵孩子;他们害怕会对孩子失去控制;害怕没有尽到作为父母和老师的责任。而且,惩罚很容易。你根本不需要告诉大人怎样惩罚孩子。他们无师自通。惩罚常常是一种“反应性”的回应。但要采用有效的管教方式,则需要努力、需要学习技巧。

14、成年人使用惩罚——尽管它并没有长期效果——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15、大人可以通过“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来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

16、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17、令人奇怪的是,居然有那么多大人相信,在他们制造出距离和敌意而非亲密和信任之后,他们能够对孩子造成积极的影响。

18、当大人扮演“超级妈妈”或“超级老师”的时候,孩子们就学会了期待这个世界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他们为这个世界服务。

19、大人要求孩子控制他们的行为,而大人却难以控制得住自己的行为。然而,控制你自己的行为对于打破报复循环来说是重要的。

20、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这是父母和老师们最难以理解的一个概念。我们太习惯于用惩罚、说教以及其他形式的责难、羞辱和痛苦来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了。

21、当他们的行为激起的是我们的挫折感而不是关爱时,他们是在试图告诉我们,他们想要的是归属感。

22、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

23、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

24、杰森并没有变完美,但他有极大的改进。要为了改善而努力,而不必期待完美。

25、让人痛心的是,有些大人认为,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受到责难、羞辱和痛苦,比做出弥补并体验到那种能激励他们停止不良行为的鼓励更为重要。

26、即使孩子没有生活在责难、羞辱和痛苦之中,他们似乎仍然会从别的地方学到自责。通常,他们会自己认定自己“应该”更完美。我们应反复地教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好时机。

27、在班会上,学生们通过相互致谢以及通过头脑风暴来找到对人尊重的解决方案来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来学习和实践怎样做一名“好的发现者。

28、表10.1 四种生活态度取向:安逸、控制、取悦和力争优秀

29、表10.2 生活态度取向对养育风格、教学风格的影响

30、每个孩子都想成功。每个孩子都想和别人有良好的关系。每个孩子都想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31、先假定做出不良行为的孩子无辜。我们就不会认为孩子是在给我们找麻烦,我们会假设他们是想要得到积极的结果,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达到这个目的而已。他们尚不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或者还没有成熟到以恰当的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帮助孩子培养他们需要的这些能力,正是我们的责任

32、一位妈妈问自己3岁的孩子:“你知道妈妈真的爱你吗?”

     孩子的回答是:“是的,如果我乖乖的,你就爱我。”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知道你爱我,如果我得了好分数。”

33、•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

     •关注积极方面(我用这些原则的时候要远远多于不用的时候)。

     •要有不完美的勇气,毕竟人无完人。

    •冷静下来——然后解决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总结72】和善而坚定——《正面管教》20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