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玉峰的十他理论,感受颇深。他针对的是语文教学,其实数学教学亦可用。现仿写如下:
一曰“教他”,数学有些知识挺难,仅逼迫学生自己学肯定是行不通的。知识里有作为数学教学的知识,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生硬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内容教给他。有些学校,严格控制教师不让讲,这在数学里恐怕要令当别论。教材中或者其他读物上的数学知识,若有老师可以讲解,真是省去不少力气。当然,这里一定要对讲的内容有较高的要求。讲什么比怎么讲更重要。
二曰“导他”,不要小瞧了学生,特别是在数学上,学生的思维非常灵活,但需要教师创设情境,铺垫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
三曰“激他”。有时候,学生就像一座燃料库,潜力无穷,却无从喷发。而教师手里应该有一颗火种,想法设法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他们的探究欲。特别是带2个班的老师,我经常这样做。A班的学生有5人可以解出此题,咱们班呢?或者我会说,目前前一个班还没有人能想出来,咱们班有没有勇者?有时班里一个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这对优生无疑是一个刺激。他居然可以想出来,为什么我还没做出?于是学生就在我的“煽动”下,投入到数学题的探究中了。
四曰“带他”,黄老师是带学生走出去。我觉得数学需要带学生去做实验,课本上的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读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带学生去测量旗杆,带学生去市场体会利润问题,带他们去做疫情期间的调查研究,还需要我们费力地去讲统计中的难题吗》
五曰“哄他”,毕竟学生还是孩子。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厌恶数学,害怕数学,究其原因对数学没有了信心。做老师的一定要让孩子在学习数学时有成就感,随时找机会告诉他们“你行的”,让他们相信自己在做一件擅长的,好玩的事。在数学课用的最多的是让学生讲题,提前让孩子们去准备,无论成绩如何都有机会上讲台来一展他们的风采。待掌声迎接他们走下讲台,他们脸上的笑容那么开心。那是证明自己聪明啊,谁不希望自己是聪明的呢?当然光是精神奖励不够的,偶尔来点儿物质的。一个笔记本,一个文件袋,抑或一支笔,一支书签,不是多贵重,作为普通教师可以承担起的,我都买来给孩子们作为奖品,奖励他们的进步,奖励他们解出难题。有时故意装“笨”,把机会让给学生。下课和同学显摆,自己比数学老师都厉害。我心里却乐得很,为什么呢?学生被“捧“得心里舒服,哪还用我苦口婆心去劝学呢,下次有题他们自己就想尝试,为师能不乐?
六曰“放他”。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不必事事操心。做老师最大的失误就是总是担心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懂,不由自主地在课堂上讲得太多。听其他老师的课,我也会反观自己。课堂上讲难题,还是简单题,作业留什么,数学老师们每天都在问这样的问题。课堂上练易错题,讲学生不懂的题。如果学生会的,放手让学生当回老师。作业要留白,简单重复的练习谁都会疲惫,挑些典型题,设计一些开放题,放手让学生去想。例如前两天听《二次函数的应用》,几位老师都讲了用篱笆围墙的问题,书上和资料上墙的长度都给出,完全可以把墙的长度设为a米,让学生分类讨论,是不是更具挑战?
七曰“逼他”。让学生自觉地学习,天方夜谭,尤其是初中生。人都是好逸恶劳的。课堂上不愿思考的同学,一定布置任务给他。每接新的班,我都会和孩子们说,当天的作业老师不会解答,也不准去作业帮等软件搜题。开家长会,先告知家长不可辅导孩子数学作业。起先家长不理解,说这是什么老师?一个月后,成效就出来了。这是老师在“逼”着孩子自己思考啊,唯有自己思考出来的才是自己所获。当然也有偷懒不想动的,需要老师在旁加压的。此法要因人而异,有些孩子本身自己给自己加压太多,那就不必雪上加霜了。
八曰“管他”。“逼”是不得已而为之,更多的是平时的“管”。管是建立制度。每节课都要有目标。每次练习都要过关,不过关的要指导。每次测试要有分析,要知道自己的薄弱点。作为初中老师,除了教,更重要是“管”,管学生的纪律还有学习的习惯。
九曰“托他”。数学除了课堂内的,还有课堂外的。例如竞赛,鼓励孩子们去参加。记得疫情结束,初赛过关的同学要参加复赛,没有思路,和她一起探讨,找到方向,孩子写了一篇调查报告作为论文上交,居然得了二等奖。那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新数学的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发表,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老师成就着学生,学生也成就了老师。
十曰“伙他”。学生做什么,我就“伙同”他们一起做,老师何必要高高在上?不如蹲下身来,走进学生,和他们一起探究。孩子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扑克用来做有理数的运算最合适不过,还可以在中心对称中演绎魔术。假期作业留的是魔方,九连环等展示视频。孩子们最爱听故事,于是号召他们搜集数学家的故事,连数学成绩最差的同学都选了一位,课堂上讲故事的同学眉飞色舞,听者如痴如醉,祖冲之、秦九韶、刘衡等数学家的精神感染着孩子们。信息时代,学生喜欢短视频。与其让学生看没营养的视频,不如录些有意思的。于是我录了自己在几何画板做的迭代小视频,居然在班里有了一群小迷弟和小迷妹,此时学生和我都受益。再有学生问题,我从不直接告知,而是和他像同伴一样去分析,他多了方法,我则了解了学生的想法。
也许“十他”并不能概况所有的教学方法,但越总结,越发感到有趣,越发值得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