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以学生为中心真正落到实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一模块读后思考。

        拿到这本书之前,听说很多同事对它的评价都很高,我心里觉得很奇怪,一本教学的书籍罢了,真的有那么好吗?心里还是暗暗地充满了期待。

        拿到学校发的书之后,我细细地把书的封面封底和几篇序言认真地读了一遍,然后开始学习第一模块。我一边读书,一边习惯性地进行圈画批注。读完第一模块之后,我不得不叹服,这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难得的一本接地气的好书。这书主要好在非常的务实,没有高深难懂的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得非常紧密而巧妙。每篇文章的论点非常明确,然后作者运用他丰富的教学理论,再加上作者大量观课的教学实践进行严密的论述,最后再进行总结。

        本书的最后一讲,调整后放到第一模块的第1篇,陈蕾老师是希望它能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这是一套简单而又实用的心法: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充满了哲学的思辨意味。乍一看会觉得莫名其妙,认真读完之后才觉得真的很巧妙。“少”和“多”的问题是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在课堂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老师是占用的时间要少,说的话要少,给的提示要少,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自然就多了;“无”和“有”是关于教材的问题,书中认为,只用老师的教材是不够的,对学生来说是很被动的。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老师备课时只准备必要、少量的教材内容,甚至完全不准备教材,那么教材怎么办?书中认为,一是使用学生自己供应的教材,二是使用学生在课堂中临时生成的素材,如按键器的结果,学生的文字、图画,还有口头的答案等等;“慢”和“快”说的是教学速度的问题,作者告诉我们,教学时不要赶,不要急,教师要使学生沉浸在教材中,沉浸在学习活动中,沉浸在彼此的研讨与对话中,就像农夫种水稻一样,急不得,要慢慢来,这样学生就能从学习中获取正确的知识概念,学会如何学习。这一套教学心法,涵盖了教学时间安排,教材内容和老师的课堂行为,可操作性很强。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努力打造以生为本的好课堂。

        我觉得首先要绷紧一根弦,牢记三句教学心法,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说太多,不要给太多,不要老想着要快点。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为例,这时候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错,听说读写等能力也比较强,也就是语文素养还不错,这些都是老师可以放手的基本条件,老师们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充满信心。

        其次,一定要交给预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自学语文的习惯。在预习时一定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基本读懂;要把生字全部学完、学好;要进行圈画批注,写出自己所有的读书体会感受和读书的疑问;要认真思考课后作业并进行初步解答。这是上课最重要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实践三句教学心法就容易得多了。

        第三,尽量在班上使用投票器辅助教学。老师要精心地设计主要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用投票器作答,然后根据投票器的结果,进行有选择的教学。借鉴533模式,基本都会的内容,不讲,个别不懂的孩子请好生辅导或老师个别辅导;基本都不会的内容,要比较详细地讲解,尽量做到精讲高效;其他介于两者中间的内容,则由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去解决,老师巡视,帮助。

        第四,规范小组讨论。要创造生本课堂,要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是绕不过的,所以我们要对小组进行规范合理的组织。人数以3~4人为主,要讨论时,只要转个身就可以了,方便快捷。每个小组要自己选举主持人,自己取一个有特色的组名。主持人要负责每一次讨论的组织,包括规定讨论纪律,布置各种任务,安排发言顺序等。小组成员要各司其职,除了讨论解决问题,还有书记员,发言人等。这样一来,不论何时何地,不论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进行小组讨论,并且能保质保量。

        第五,要精心设计问题和作业。备课时,老师的重点不再像原来一样老想着怎么呈现知识和教给方法、能力,而要转到围绕重点设计问题和作业。检测预习的几个中心问题最重要,它们起到的是提纲挈领的作用,关系到整堂课的质量。教学任务完成之后要设计一些高质量的巩固作业,以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这些作业的设计也很关键。

        我认为,努力做到这五点,基本上可以较好地打造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以学生为中心真正落到实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一模块读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