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书笔记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一、选书原因

久闻盛名,不知其庐山真面目。

本书中很多小的片段和人物都在原来中学课本中大概有些浅显的了解,但是对于整个人物形象并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因此希望通过对于全书的阅读能够体会吴敬梓对于科举制度不满以及社会现状批评的种种态度。

二、挑选版本

光明日报出版(2012年)六角丛书系列(秉承着低价阅读名著的理念,出版了一系列古今中外的名著)

三、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四、读书感想

1.人物形象塑造: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吴敬梓并非单一地刻画出人物的一种形象,而是鲜活的多样的,并且面对世事变迁会有更多其他的转变出现,匡超人、牛浦郎都是经历过一些事情后有所变化,在性格方面产生了不一样的方面。不仅如此,吴敬梓刻画的人物形象绝不是单一的好人或者是坏人,反面形象的人物也有着好品质的一面,并非只是简单地刻画。

文中第四十回描述沈琼枝嫁入宋家结果发现被骗只是做妾,文中写道:“沈琼枝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在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这一段描述沈琼枝自顾自走离他家中,并且打算去南京卖诗。将她独具性格的一面描写得恰到好处,而沈琼枝的形象和过去女性的形象有较大差异,是个自己有主见,勇于冲破束缚的人物。而这一段的刻画恰好表现出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人物性格特点,称颂这种勇于冲破束缚的果敢。

2.写作风格:

全文并非长篇小说,而是利用一个一个小故事嵌套而成,其中并没有整本书的线索和主要人物,而是在不同故事中有不同的主要人物并且引出下一个故事的人物。吴敬梓的讽刺手法是为世人称赞的,一针见血的讽刺艺术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文中人物鲜明的特点。

文中第四十七回表现对于五河风俗的讽刺,文中道:“五河的风俗,说起那人有品行,他就歪嘴笑着;说起前几十年的世家大族,他就鼻子里笑;说那个人会做诗赋古文,他就眉毛都会笑。问五河县有什么山川风景,是有个彭乡绅;问五河县有什么出产稀奇之物,是有个彭乡绅……”一系列排比描画五河县当地恶俗的风土人情,讽刺这种阿谀奉承的丑恶风气。虞秀才虽是神童却在此地生长,不受重视。

除此之外,文章中很多悲剧和喜剧交织的艺术风格也是值得人深入思考的。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癫,周进撞号板等内容都是让人发笑的,但是在这笑声的背后无不隐藏着深深的悲哀。喜剧的内核就是悲剧,时代的悲哀造就了这一系列人物的悲哀命运。

五、本书的意义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你可能感兴趣的:(《儒林外史》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