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2

继续《华杉讲透孟子》,“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不管多大利益,哪怕是得天下当皇帝的利益,但要我行一不义之事,杀一无辜之人去得到,我就不做。

有人肯定会有疑问,面对这么大的利益真能做到不动心吗?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所谓坏人不知道好人有多好,好人不知道坏人有多坏,普通人也不能真懂得圣人在想什么。

现实社会中有两种人,一种人怕吃亏,吃了亏他睡不着觉,一定要找回来;另一种人怕占人便宜,一旦觉得我可能占了别人便宜,就睡不着觉,一定要加倍补偿对方。怕占便宜的人,他随时都在找亏吃。吃了亏,心里就垫了底,不小心占人便宜的风险就降低了,他也就心安了。

比如,公司里一个很受重用的员工走了,有的老板会很气愤,觉得自己这么培养他,给他那么好的待遇,结果他还背弃我。而另一些老板则会反躬自省,觉得员工被别的公司挖走了,那肯定是别人对他更好,给的待遇更高,他本来就可以有那更高的待遇,却在我这儿以较低待遇干了这么久,那岂不是自己占了人家便宜?这两种思维的人是没办法相互理解的。

再拿三国来举例,刘备兵败新野,坚持要带着百姓一起走,但其他将领都反对,觉得带着百姓走会拖累行军速度,就连诸葛亮也表示不理解。

当然刘备这么做并不是说他有多高尚,而是他知道带百姓走看似吃了亏,但不带百姓走会把自己长期树立的“仁德”形象丢掉,到时吃的亏更大,更会因此失去争霸天下的根本。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孟子说,浩然之气,是由正义的、持续的积累所产生的,是不能间断的。也不是偶然遇上一件仁义的事,就能奋发励志,得到的。不管你曾经多么大仁大义,一旦做了一件内心有愧的不义之事,这浩然之气一下子就泄掉了,气馁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