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以一个哲人与青年人讨论对话的形式,来引发一个个论点,并加以讨论及后期给出解决方方式的书,中间许多地方都让我感到一种所答非问的不适感,直到耐心等阅读下面的篇章,才发现前面让我不适的点引导出一个更大的点,从另一个高度去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至我写这篇笔记与思考之时,对于最后提出的“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三大点,对于自我认知这一点自认是有一定的认知还在不断的磨练当中的,却对他者信赖与他者贡献这两点还存在疑虑,希望后期成长与探索能提高这一方面的认知。
先从前期讨论的看待世界,看待自我,提高认知的部分来做关键笔记:
1、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看待世界的观点最好不要固化,以防导致刻版印象的产生。世界是丰富宽广的,个人是狭隘的,如果不愿意打开心门去接纳世界,就无法看到更多更美好的世界。
2、“如果我们一直执着于原因论,而不去追寻事情的目的,就会止步不前,原因论的思维方式,本质是推卸责任,因为人类的本能就是伪装成受害者。拿外部因素当借口,实际上是自己选择被外部因素所限制(目的),是害怕失败或者不想真正努力,不愿意为了改变自己而牺牲享乐,没有勇气直面人生课题,又因无法接受无能的自己,编造理由沉浸在虚假的优越感中无法自拔。
3、在第一点的基础上,选择如何看待世界,便是选择如何生活。作家马德说过一句话 “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嘈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就好像“春雨如膏,滋长万物。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春雨秋月亦然,皆为双刃剑,是弊是利,取决于不同人赋予其的意义。农人要春耕,它就是一场和煦之雨,行路之人受牵连于雨落过后泥泞的道路,则其就是弊端。
4、【人生课题】 本人近期一直处于“一切都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低靡消极的状态中,对工作生活都是处于一直逃避,却无处可逃的困窘之中,苦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上次写了“自问自答”篇,发现问题出在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中,对自我的评价都建立在他人对我的评价之上,又不愿承认自己的平庸,陷入矛盾之中;今日(6月21日)阅读到《被讨厌的勇气》-关于自我中心与课题分离的部分,才稍有所悟;文章中说“我们首先是作为共同体的一员从属于共同体,能够感觉到在共同体中有自己的位置并能体会到“可以在这里”也就是拥有归属感,这是人的基本欲求;归属感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才能够得到,就是直面“人生课题”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去面对,无论是你我,我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其实很多人在看了几本书后就觉得自己看破了人生,顺其自然就好,甚至在舒适区内愈发想要“不劳而获”,获取工作、感情上的“利”,这种思想对人生并无益处,只会让人生课题越发的糟糕,让自己陷入泥泞,无法脱身;要想能好好生活,愿意好好生活,就要正确认识人生,看待人生,面对人生。这是从感性转化为理性的艰难过程。但只要愿意活着,想要幸福,就必须经过这样的磨练。是无法逃避的人生课题。
5、【平等/横向关系】对如何在社会关系中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这件事,是需要与他人建立在横向关系上的,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是意识上的平等与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只有一方面建立也可以。如果你与他人建立了纵向关系就会与他人对比,容易逃避自身责任,把责任归于“上一级”关系中。
6、解决的方法(获得归属感、共同体感觉的方法)—【自我接纳 】书里《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这篇开篇就讲了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解决这一问题要从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其中第一点很多人要分清“自我接纳”与“自我肯定”是不同的,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还要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很强”,这种暗示容易导致优越情结,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自我接纳”则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接受,然后尽量朝着做得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详见原文
这里就是让我们客观的认清自己,然后主动的、有勇气的去改善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而实际大多数人常常主观的看待自己,一次次被客观事实打脸,然后找借口原因来掩盖自己的失败,自我蒙蔽;活在自己还是块宝玉的自我满足之中。没有实质性的解决问题,便无法改善问题,让自己变得更好。在这一方面我们并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缺乏自我接纳的“勇气”,也缺乏努力变得更好的“勇气”。
【他者信赖】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书中主张无条件的信赖他人,背叛与欺骗是他人的课题,我们可以在遭遇这些的时候,选择是否还想继续搞好关系还是选择剪断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自己的课题。这一点只有真正的做到自我接纳,就能迈出他者信赖的步伐,与他人成为真正的伙伴。这里可能本人还没法做到那么理性的自我接纳,所以对他者信赖的概念表示赞同,现实中抱着深深的质疑,倘若真的能理性果断的选择与他人的关系持续与否,那付出的真心真的可以叫做真心吗?碎掉的真心就算真的可以补全,那也是需要层层的修复的吧。这样一来人的一生能做到多少次真正的他者信赖呢。
【他者贡献】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为了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认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只有建立在他人信赖基础上,将他人视为伙伴才会拥有的奉献精神。如同他者信赖给我的感觉一样,理论上我是认同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他人都会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这样的奉献会不会变成压垮自己的那条线,当然也可以说那些是他人的课题,我们可以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是选择关系是否继续,可是也许更好的把控自我奉献的度,是否就能避免遇到那些问题,而不走上必须选择继续与决断的两难境地之中。
7、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这一小节中,工作狂因为工作没有照顾到的家庭问题,其实只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工作”只是人生课题的一小部分,而逃避了家庭工作、育儿社会️等等人生课题,其实是一种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还经常以赚钱这种“行为标准”来认可自我的价值,任何人都有自己不再是生产者的时候,只能用“行为标准”来接受自己的人最终总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8、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是一个一个的正在进行时组成的,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而不是过“线”一般的人生,过好“此时此刻”就足够,过好此时此刻是目的,最终会到达什么样的地方是结果。目标与计划的人生可以称为“潜在性的人生”,过好“此时此刻”确是“现实性的人生”。过去与未来都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的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而多数人纠结过去,只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什么。忽略“此时此刻”,用一个个“人生谎言”来蒙蔽“此时此刻”
(下图讲了“此时此刻”在人生中占据的位置)
把关注点聚焦在人生的“此时此刻”,无论是知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只要认真过好“此时此刻”,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人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这样生活,就一定会达到某一个地方。
9、其他关键词:“杯中风暴”: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走出自身的狭隘,获得幸福。